“水稻种不了咱们种花生”三亚一村支书带领村民改种

26.06.2015  18:36

      原标题:“水稻种不了咱们种花生”

      缺水种稻,三亚罗蓬村村支书带领村民改种,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一场大雨过后,台风“鲸鱼”向北部湾奔去,往南的三亚,罗蓬村的土地上渐渐发出新芽。100亩的花生苗倔强地从土里探出头,这是全村2000多位村民的希望,也是村支部书记吉明豪的骄傲。

      时间倒回两个多月前,降水遥遥无期,三亚的旱情正在逐渐发展,大片农作物出现枯死,剩下的作物也在经历着酷热与缺水的考验。看着村里逐渐板结的土地,罗蓬村委会书记吉明豪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农田里的作物,都是村民的心血,这是孩子的学费,也是家里的新房。继续干旱下去,即使作物没有枯死,产量也会大大减少。”

      找水,成了摆在吉明豪和2000多位村民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三亚市吉阳区海洋渔业水务局的帮助下,吉明豪带领村干部清点村前屋后周边废弃的死水塘,在此基础上挖掘蓄水池。并且发动村民,清理周边的废弃旧水井,自发打井取水。同时,吉阳区政府也向各受灾村(居)委会拨付抗旱资金140万元,使用抽水机50台套,出动送水车辆30辆,送水500车次。

      村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但是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水稻田的灌溉用水出现不足,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5月份,第一批水稻即将收割,降水却迟迟未来,收割后的土地继续种植水稻已显得困难,荒置却又可惜,这成了摆在罗蓬村全体村民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在干旱的条件下,最好种植耐寒作物,吉明豪这样想。在与农业专家交流后,吉明豪决定号召村民种植对用水需求较小的花生——“水稻种不了,咱们种花生。”

      消息一出,有村民犯起了嘀咕:这花生也是植物,在连续缺水的情况下,真的能种好吗?也有村民打算,不种地了,干脆外出打工。面对疑问,吉明豪耐心解释:“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花生的灌溉用水相对较少,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大雨,就能够生长起来。”经过沟通,村民的心结逐渐打开,并最终把花生种子撒在地里。

      “我们村里有400多户人家,2000多位村民,经济收入都是依靠农业种植。土地是农民的命脉,花生即使种下去,还需要一场大雨浇灌。”吉明豪说。

      村民们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下开始了等待。进入六月,在气象部门人工增雨的努力下,三亚降水开始增多,而台风“鲸鱼”更是在全市范围内带来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