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一工厂32名员工中有19名残疾人:一笔不亏本的爱心账

12.12.2015  17:21

文昌一工厂32名员工中有19名残疾人,所有员工同等待遇、平等关爱
一笔不亏本的爱心账

  ■ 本报记者 郭嘉轩

  见习记者 叶媛媛 通讯员 黄兹志

  月初的一天,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宽敞的车间里,老板吴敬和几名员工正在机器前忙碌。高大的厂房内,除了锅炉和输送带的嗡嗡声,听不到任何交谈。而吴敬早已习惯了这种安静,因为现场除了他和一名组长外,其他员工全部是聋哑人。

  吴敬,文昌会文人,2011年开了这家现代化椰棕床垫厂。目前全厂员工32人,19人是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他们在这里干着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更重要的是,这个温暖的集体予以他们的平等尊重、悉心关爱,让他们建立起自尊,重拾起生活的希望。

  是爱与尊重,让吴敬与助残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负债开厂

  大半员工是残疾人

  早在1999年,吴敬就在文昌市会文镇办起了一家小型手工椰棕作坊。2009年,他入股了全国劳模、会文镇残疾人陈玉良创办的磨料厂。磨料厂当时雇佣了几名残疾人,让吴敬近距离感受到了残疾人生存的不易:“看到厂里残疾人生存那么艰难,当时我就想,要是以后我有能力,一定要多帮帮他们。

  助残的善念,像一粒朴实的种子,默默地埋在了吴敬的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初,吴敬拿出自己多年的积攒,通过向朋友借款、向银行贷款,还卖掉了价值30多万元的轿车,筹集500多万元,引进一套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创办了占地15亩的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

  此时,助残的梦想种子开始发芽!新工厂招收的第一批20名工人中,就有13名聋哑、肢体残疾人。

  回忆起那段时光,吴敬十分感慨,“那年我40岁,既是公司管理者,又是会计和货车司机,还要照顾残疾工人。建厂背了不少债务,家中有老有小,压力非常大。

  幸运的是,凭着实实在在地生产良心产品,椰棕厂短时间内就通过了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零甲醛环保产品”认证,产品打开了销路,辛苦的日子总算有了起色。

  平等尊重

  所有员工待遇同等

  金泰椰棕厂每名残疾员工,都享受和健全员工一样的工资待遇,每个月包吃包住,工资3500元,过年过节还有福利红包。除了较高的劳动报酬,他们在这里收获更多的是平等的关爱。

  “残疾人的生产安全风险要高于常人,所以在保险上我绝不敢马虎。‘五险一金’比一般工厂交得更全、标准更高。算下来,每名残疾员工每月人力成本要5000元左右。”吴敬告诉记者:“在劳动效率上,3名残疾员工的工作效率,才抵得上1名健全员工。换句话说,现在全厂19名残疾员工所做的工作,6个健全人就可以完成。这也是工厂成本高的一个原因。

  常人眼中“亏本”的经济价值账,在吴敬心里却是另一笔社会价值账:厂里提供的工作岗位,让这些过去被视为家庭负担、社会包袱的残疾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平等劳动者,让他们重拾了尊严和自信。

  “每年春节前,我都开车把这些残疾员工一个一个送回家,把他们赚的工资亲手交给他们父母。我的员工骄傲地抬着头,为父母拭去了眼角的泪,这一幕我永远忘不掉!”回忆起这一场景,吴敬的眼中闪烁着点点泪光。

  直到现在,仍有人觉得吴敬是在“自找麻烦”。但他却从不这么认为,每每谈到这19名残疾员工,他脸上都流露出自豪的表情:“虽然我的员工身体上有些不完美,但他们工作的干劲和工作态度绝不比正常人差,甚至还要更好。比如质检环节,每个椰棕床垫都要称重,在误差范围内都算合格,但这些孩子要求一定要完全准确,这让产品优良率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自立自强

  残疾人挺直了腰杆

  椰棕厂19名残疾员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厂里,一个不时咧嘴笑的青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他叫邹永华,定安人,一出生就听不到声音、说不了话。因为父母早年离异和身体残疾,他常常被邻居街坊看不起,继母也总是虐待他。30多岁的他从不敢抬头看人,更不敢主动交流,因而找不到工作,生活艰难。

  2014年7月,改嫁多年的母亲鼓起勇气给吴敬写信求助。这封朴实的信打动了吴敬,他二话没说就收留了邹永华。现在的邹永华,不仅凭借工作实现了自立,还从厂里专门请来的手语老师那里学会了手语。

  通过平时的工作生活,吴敬发现,和残疾员工相处,不仅需要教导,更要给予尊重和关爱:椰棕厂购买的都是最安全的设备;除了一日三餐,每天下午员工们还有点心加餐;每个节假日员工回家,吴敬都坚持派人开车送到家门口;每个月聋哑学校老师都会到工厂给员工们授课,教他们手语和自理生活。

  吴敬还将这样的善心善行散播到周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他已为社会捐助50多万元:

  “威马逊”台风期间,他向省残疾人基金捐款5万元,定向帮助铺前镇10户残疾人家庭每家5000元,用于维修受损房屋;

  捐助价值3万元的椰苗,给翁田镇受灾严重的3个村庄恢复生产;

  今年7月,在由省残疾人基金会发起的“大家都来为残疾人捐助一元钱”活动中,原本应作为被资助对象的椰棕厂,却主动捐助了24万元,这其中就有19名残疾员工的心意。他们用手语告诉记者,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劳动,向其他残疾人传递爱心,感到非常自豪。

  “厂里现在有19名残疾员工,明年我还打算再增加10人,争取将大家的待遇再提高,让残疾人也享有一个劳动者的自信和尊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敬的梦想真实具体,虽不宏大,却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本报文城12月11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