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新村港死鱼悲剧的钟声

07.04.2016  16:10

  常常在报道中,看到一批又一批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赢得幸福生活的例子,其中农牧渔民的增收典型故事比比皆是,但是增收的背后是否可持续、是否有隐忧?我们却所见不多。媒体报道什么、怎么报道,并不是孤立的,往往反映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向。

  今天南国都市报有一篇报道说,近年来陵水新村港内养殖面积激增,导致该海域内海水质变差、溶氧率降低,在今年初养殖鱼类死亡上100万金的惨剧,持续一个多月,令人触目惊心。如果没有大面积死鱼事件的发生,新村港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增收一定仍是一个激励人心、倍感振奋的故事,实际上部分宣传资料上也说“新村港是世界第一流的海养天然良港,可大力养殖石斑鱼、章雄鱼、对虾等。”但现在,大自然敲响了警钟、发出了警号:救救这片海!

  这说明,片面的增收迟早会砸了自己的饭碗,绝非好事。

  尤其是一些短视的群众及市场主体,只看到自己兜里装了多少钱进来,而不会去考虑海水、山林破坏了给自己和别人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灾难。保护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很强,部分群众和企业受利益的驱使,没这个意识,照理说政府部门一定要管起来,但实际上发展的速度焦虑、扶贫的攻坚任务也让一些政府部门只看增收的显性政绩,而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是不是掠夺式的增收、带血的GDP,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现在大的氛围都知道,生态环境太重要了,宁可牺牲一些速度也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没有谁敢说不保护。但实际上呢?各类考核压力和指标冲动,让这一长远意识落实到地面、警钟长鸣,把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干部总觉得生态问题虽然重要,但是那是很久以后、到了子孙后代才会显现出恶果的报应,不是什么当务之急,但实际上“现世报”来了,陵水县新村港的死鱼悲剧就是一例。是当地的有关干部事先不能预见这里过度养殖、环境超载、海水恶化的报应迟早要来吗?肯定不是。

  所以,为什么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就是执行不了、明知不可为而予以放任的原因,才值得深入研究,要主要从考核机制、干部责任、发展观政绩观上找原因、打板子、建机制,警钟长鸣,举一反三,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这一类型问题的发生。否则,新村港悲剧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沧海一声笑)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