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代 教育也应跟进

11.06.2014  10:47

  6月9日下午5时,在海口所有高考考点外,一定能看到无数如释重负的笑脸。寒窗苦读十二年的高考笔试环节正式结束了,尽管今后,他们还要为考分的高低、填报志愿是否称心或喜或忧,但至少此刻,他们可以和高考说一声“再见”了。眼下,考生已经进入了狂欢的放松时刻。(本报6月10日4A版)

  随着高考最后一声铃响,千万考生如脱缰之马,奔向后高考时代。三个月的“教育真空期”,有人选择放松,有人出去旅行,有人参加实践,也有人开始放纵,疯玩疯睡。眼下,考生已经进入了狂欢的放松时刻。

  12年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结束,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无可厚非。可是这个时候,教育却不能放松。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学教育任务就此完成了。一般人都觉得,考完了,学校也就完成了最终的使命,而学生的命运更从此与学校无关了。其实不然,高考对考生的心理冲击相当大,对学生造成的压力非同一般,如何处理高考前后学业轻重的剧烈反差,如何面对考试失利问题,对老师、对学校来讲,这些问题都不可松懈。

  高考完,考生会急切地想了解成绩,对答案估分数,思想特别紧张,心理特别脆弱。成绩考得好的往往被愉悦感和优越感陶醉;考试不理想的,常常自暴自弃、失望厌倦,甚至自杀。这个时候,学校的及时教育是万万不能缺少的,需要及时引导、关怀,需要心理教育及时跟上,化解学生的心理波动。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席,不管孩子高考成绩怎样,家长都要敞开怀抱接纳孩子,都要一如既往地关爱和支持。并在难得的假期里多给孩子进行“社会补钙”,增加社会阅历,锻炼生存能力。社会是最好的学校,让孩子结束花季的岁月时,有一个对社会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孩子进一步学习或踏入社会都会有很大帮助。

  后高考时代,希望老师和家长都站好最后一次岗,做最后一次很有意义的心理、思想教育,为学生日后再遇到的人生转折点确立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