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90后海大教师创新教学法获赞

27.04.2016  20:22

  从“无手机课堂”到“互联网+教学”
  大学课堂上的“低头族”让不少教师头疼,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记者了解到,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温林强老师先实行“无手机课堂”,再到“互联网+教学”,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教学法,既适应时代潮流,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海口日报 】记者 吴思敏
  疏
  无手机课堂
  堵
  “我是借助微信里的面对面建群和雷达扫射功能,来进行点名和提问的。只需要几秒钟就能知道谁缺席了,提问的随机性也很强。”温林强边说边演示给记者看。
  但如何才能真正顺应时代潮流,把手机变成教辅工具?温林强想到形势政策课程特色,在课堂上结合现实例子,抽出10分钟给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如他会提出“如何把一个椰子卖到一百块”的命题,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同时,借助雷达扫射抽问学生,通过学生自主辨别是非信息,分析具体案例,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把椰子卖出去。“学生喜欢玩手机,那就让他们玩,但是我要让他们玩和学习有关的事情。”温林强说。
  点赞创新教学法
  学
  生
  温林强,海南大学一名90后教师,他不仅是旅游学院形势政策课的老师,也是学工办辅导员,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大学课堂里‘低头族’不少,这样既不重视教师劳动,对学生的学术发展更不利。因此,我想如果上课前把学生手机统一收起来,是否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堂课85个人,温林强收了76台手机。他在上课时特别留心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每隔20分钟询问学生无手机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经过两节课的实践,温林强思考,与其采取这种“”的方式,倒不如寻找另一种“”的方法。
  旅游学院的赵常存,是温林强的学生之一。说起自己对“无手机课堂”和“互联网+教学”的看法,她毫不犹豫地点赞。“说实话,我们都很喜欢温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在讲形势与政策课的安全问题时,收了我们的手机,因此我们可以很集中精神地思考;在讲‘互联网+’的时候利用微信点名,网上查阅最新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到知识。”
  当被问及最喜欢哪种方式时,赵常存笑着说:“让我们借助手机进行学习更好。但无论以何种形式上课,老师都是希望能提高我们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