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海南大学90后大学生:传递长征精神义不容辞

21.09.2016  20:05

   

罗曼在给年轻党员讲述父辈的精神。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于都长征渡口旁如今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房子,长征胜利后才有人们的幸福生活。 

     

渡口岸边如今被建设成公园。 

  【 南国都市报 】特别的党课

  不久前,南国都市报开设“特别的党课”专栏,以“青春海南  信仰力量”的名义,带着青年人一起寻访党的光辉历程,去看看风云激荡的历史中大写的人和事,去踏访革命先辈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去感悟他们历久弥坚的理想和信念。这一活动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这一次,南国都市报将“特别的党课”课堂搬到了“长征第一渡”于都,“上课”的除了几名老党员,还有今年22岁的预备党员、“90后”大学生李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9月16日下午,在于都河边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下,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在鲜红的党旗之下回响。来自本报采访团的四名党员,在这个曾经见证红军长征历史的特殊场所,重温入党誓词。往来游客和群众仿若也被感染,他们驻足观望,甚至有的脱帽肃立,原本四处奔跑的孩子们也停止嬉戏的脚步,静静观望。

  当年中央红军8.6万人从多个渡口夜渡于都河,采访团所到访之处,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和中央直属机关渡河的地方。在采访团成员里包括记者共有4名党员。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采访团成员望着巍峨耸立的纪念碑,踩着脚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表达自己“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的坚定信念。

  “在这里重温对党的誓言,心潮澎湃,太激动了。”长征红军后代、有着43年党龄的罗曼说。“这比第一次入党时更要热血沸腾!”罗曼抚摸着党旗,感叹道,当年入党感到荣耀和责任,但此时她却无比激动,感到骨子里的红色血液在沸腾。“当年我爸爸选择跟着毛主席为人民打天下,谋福利,从这里踏上了长征征途,这是我生命的源头,没有先辈们的鲜血,就没有现在的我,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李贺是海南大学大四学生,在出发前就兴奋不已,他说,想亲身到长征的历史故地学习先辈们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等长征精神、革命精神,补齐自己缺失的“红色”。

  “这趟行程虽然只有3天,但对我来说每个瞬间都是特别的,是一次特别的党课。”李贺说,当他听到同行的红军后代罗曼讲述父亲罗兴芳在长征途中,因为啃树皮、吃草根等落下胃病,晚年胃被切掉四分之三的故事时,感到非常震惊。“以前以为书上才能看到的情节,今天亲耳听到了真实的版本,先辈们留下那种艰苦奋斗,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其实离我们很近。”李贺感叹道。

  在于都河边,李贺跟随罗曼在渡口旁亲手挖掘“长征源”的土。“土有点硬,挖不动,但还是尽量多挖出点,这是我们新一代向革命先辈表达敬意的机会,我很自豪。”沾满土的双手指头破了皮,但他并没有在意,反而“心潮澎湃”。“阿姨说,这土她要拿回去供给红军罗兴芳先辈,我希望我能代表现代的青年一代表达对当年革命先辈们的一份敬意,一份感恩。”李贺说。

  这趟“长征源”之旅,李贺跟随罗曼回访了多处红军长征故地,他说,在短暂的接触中,这位红军后代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他学到的是责任,传递长征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要传递它,我是新种子,先辈们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等长征精神我们不能忘记。”在长征出发地于都,李贺盛情邀请罗曼走进海南大学,希望她能与自己一起,将长征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同龄人,让年轻一代了解在长征岁月中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下壮烈的史诗,继续发扬和壮大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6、7版文/南国都市报记者  田春宇

  图/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