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8名老同志将参加抗战阅兵接受检阅 正参加预演活动

26.08.2015  10:40

      原标题:琼崖抗战英雄天安门接受检阅

      抗战老英雄北京合影(左起:谢升学、符启翠、林玉兰、苏章绂、林芳武)

      将于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我省8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将出现在抗战老同志方阵中,乘车驶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8名老同志已于21日启程赴京,目前正在参加预演活动。据悉,此次赴京的海南省8名抗战老同志,由2名抗战老兵,5名抗战支前模范和1名英烈子女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也有82岁高龄。再细数老人们当年峥嵘岁月里的点滴,他们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杨智明原东江纵队老战士

      作为华南游击队的一支重要组成力量,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广东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威震南疆的人民革命武装。90高龄的原东江纵队老战士杨智明1925年出生于广东惠阳,是原广东东江纵队的一名老战士。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大举入侵广东,东江地区沦为敌占区。为了彻底消灭我抗日力量,巩固战争后方,日军对我东江根据地多次发动扫荡和经济封锁,大肆残杀我抗日军民。当年还是一名私塾学生的杨智明;对日军在东江的种种残暴行径恨之入骨。在身边亲友爱国精神的感召下,杨智明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踏上了抗日救国的艰苦征程。

      据杨智明回忆,1942年9月,正好中秋节晚上,杨明智和堂弟吃完晚饭就跑出来当兵了。年仅17岁的杨智明成了广州人民抗日游击队惠阳分队警卫排的一名战士。

      1943年3月,拿到枪不久的杨智明,开始了他和日军的第一次战斗。那天,日军出动一艘炮艇,入侵东江抗日根据地大鹏半岛一带,企图伺机登陆进行侦察扫荡。杨明智所在的一个排就马上登上山头去,向敌人军舰开枪。在这次成功击退日军炮艇的战斗中,杨智明的英勇无畏,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评价。

      此后不久,杨智明迎来了他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一次战斗。1943年8月,美国飞虎队在大鹏半岛空战中击落一架日军飞机,日军一名大佐飞行员跳伞失败后当场死亡。杨智明所在警卫排得知消息后,预判日军将过来搜寻飞行员。便在敌人必经之地奉命设伏,不料却与十倍于己的日军一个搜救中队短兵相接。这次战斗,杨智明带领全班战士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法,与日军周旋5个多小时,击毙日军十多名。

      此后的40多年里,杨智明先后转战山东、香港、越南等地,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战事,获得国家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荣誉勋章等荣誉。

      陈涉琼崖纵队抗战老战士

      抗战期间,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部队、遭到严重封锁的孤岛上,琼崖纵队紧紧依靠和团结各族群众,英勇奋战,创造了23年红旗高扬的奇迹,原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曾用“山不藏人,人藏人”这7个字,高度赞扬海南各族群众为琼崖纵队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当年琼崖纵队的抗战老战士陈涉,有着太多的感触。

      对于这位93岁高龄的琼崖纵队老战士来说,一套套老军装、一枚枚军功章,见证着他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1939年2月10日,日军进犯海南,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抵抗,海南全境很快落入敌手。

      “我亲眼看到就一个日本鬼子刚到海南岛,他把我们这个家里的主人杀了,四马分尸,日本鬼子惨不人道啊。世界上没有这么残忍的人,3岁小孩他用刺刀捅死。”陈涉老人回忆,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还没有一支红缨枪高的陈涉,毅然加入当时的广东省抗日民众救国会,这支队伍就是后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琼崖纵队。

      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日军占领海南岛后,为了彻底铲除岛上的抵抗力量,打压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不仅采取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还实行了严密的海上、空中封锁,切断了海南岛与大陆来往的各种通道,使海南岛成为与世隔绝的一叶孤岛。

      “没有东西吃,都烧光了,那个时候重点就是番薯、树皮,来维持生命。我们的话呢,也没粮食吃,那就得摘野菜,有七天没有饭吃,只有水喝。”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琼崖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琼崖纵队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发展革命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号召和领导民众奋起抵抗。1941年初,陈涉与其它同志一道,奉命前往六连岭一带活动,他们到那里后,深入黎村苗寨,一面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一面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短短几个月,就有4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抗日部队。

      抗日武装的迅猛发展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敌人多次组织重兵疯狂围剿,妄图彻底消灭抗日武装。1942年,日军对六连岭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蚕食”和“扫荡”。1943年10月17日晚上,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琼崖纵队在海南岛西部对日军后方补给线展开了一次进攻,战斗中,近千名当地群众给予了游击队大力的支援,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抬担架,一夜之间,军民一起破坏公路、炸毁桥梁、烧毁仓库,令日军损失惨重。陈涉带领革命群众,采取游击战术,以劣势装备击毙日伪军二十多人,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

      此后的岁月里,陈涉先后转战海南岛各地,宣扬党的抗战主张,发动各族群众武装斗争,终于,他们迎来了抗战胜利。后来,陈涉还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先后荣获独立自由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等荣誉。

      70年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但每次只要穿上老军装,翻起老照片,谈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陈老都不禁感慨万千:“这个革命啊来之不易,23年红旗不倒,真是难,都不知道啊死了多少人,现在年轻人是最幸福的一代。你们要记住党的光荣,保持党的光荣。”

      林玉兰战火中的巾帼

      林玉兰1923年2月出生于海南省东方县八所镇墩头村,抗战时期积极投身学生运动,随同家人直接参与抗战支前行动,解放后先后被原海南行政区评为“三八”红旗手、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琼西中学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旨在培养革命骨干的一所学校,被誉为琼崖的“抗大”。1938年9月,林玉兰考入琼西中学,成为该校首届2名女学生之一,救灾林玉兰入学不久后,日军侵入蕴含着丰富矿产资源的昌感地区,大肆掠夺矿产资源。为了声讨日军侵略行径,唤起琼岛民众的觉醒,林玉兰和琼西中学师生浩浩荡荡地冲出校门,呼着震天动地的口号,兵分两路宣传抗日救亡。林玉兰被分配到感恩崖县一路,并担任演出队队长,她们沿途经过感城、黄流和莺歌海等地,每到一处,她带领同学们为群众演出《大义灭亲》、《松花江》等节目,同时还教民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当时十分流行的革命歌曲,场面欢声雷动,感染着每一个人的心,极大唤起了琼崖民众抗日救亡的觉醒。

      1939年,日军出动飞机轰炸琼西中学,学校被迫停办,至今还可以看到一栋校舍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学校停课后,林玉兰含泪辞别家乡前往崖县辖地莺歌海村,积极支持当地琼崖红军琼西红五连等革命武装工作。1939年至1943年,她与曾读过琼西中学的莺歌海籍学生吴清尧(解放后曾任崖县县长)、陈凯、吴大坤等人一起从事抗日救国的工作,主要从事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武装,为抗日部队和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执勤放哨、战时救护伤员等工作。1944年初,林玉兰又返回墩头村与家乡的革命者花江润取得联系,后被安排在墩头村从事青抗会工作,由于她几年来积累不少对敌斗争的经验,非常出色的完成花江润交待的工作任务。

      林玉兰家族在当时既是海南名门望族,也是革命世家。其丈夫周民锋,1940年入党,曾任昌江县抗日民主政府经济队队长,他带领经济队打没日军船20多次,毙敌30多人,俘敌8人,没收粮食1300多担,缴获了一大批日币、光洋、渔产品。抗战期间,林氏和周氏家族共有8人牺牲,大哥林诗俊,琼崖早期共产党员,1933年牺牲;四哥林超常,曾任中共昌感县委统战部长、组织部长等职,叔叔林绍伦,早年留学日本,被誉为琼纵才子,叔叔林绍崧,3人均在1940与日军战斗中牺牲;四嫂文保凤,1940年5月被日军抓捕,1945年引爆手榴弹牺牲;侄子周义熙、内侄林某(四哥的小孩)、姑表黄祖全均在抗战中壮烈牺牲。

      谢敏从战士到检察官

      谢敏1933年6月出生于儋州县白马井镇,1944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崖西区无线电台报务员,是当地有名的“红小鬼”,主要担负为琼西抗日部队和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执勤放哨、战时救护伤员等任务。

      1944年“七一”将至,日军怕我军利用公路两旁的密林伏击他们,正强制押运劳工砍伐公路两边的树木。谢敏根据群众来报得知,日军每天有20余人从和舍押劳工到巴总村附近砍树,修路。立即前往侦察,发现经和舍附近的公路两旁树林全被砍光,唯一可利用的是巴总桥头的一小块茅草地。这地方只能容下10人左右,而且退路只隔一条河沟,离日军修路的地方只有三四百米。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第二大队,大队长符志行挑选10名敢打敢拼的勇士组成敢死队,做好战斗部署,由谢敏带路前往设伏。上午9时左右,一辆满载日军的军车进入巴总桥伏击圈,谢敏等勇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出击,只用12分钟时间,就缴获机枪一挺,步枪5支,手枪1支和一些弹药,我无一伤亡。这就是著名的巴总桥战斗,是儋县军民第一次缴获日军机枪的成功范例。

      1944年8月初,国民党顽军保六团团长杨开东带领该团两个营及儋县县长王焕指挥的县游击大队向琼总第四支队驻地四行村根据地进犯,企图消灭琼总驻琼西的主力。谢敏及时截获敌人行动情况,并迅速报告驻在四行村附近的第四支队。支队部接到情报后,立即命令第一、第二大队分别在九万岭和那大镇方向设伏、猛进队坚守四行村,把国民党保六团紧紧吸住,相机将其歼灭。战斗共进行三天,第三天拂晓,猛进队以一个小分队集中火力撕开一个缺口后,主力突出四行村,保六团尾追而来,猛进队将敌引进九万岭地区,在那里的第一、第二大队乘机将其围歼,毙伤其连长吴焱等10多人,杨开东无可奈何地溃败而去,王焕指挥的游击大队跟着撤退。从此以木排为中心的清平、洛基、和民、和祥等乡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4年底,为了肃清四里抗日根据地一带边缘地区的日顽势力,巩固白沙琼崖中心抗日根据地,谢敏同志受地方党组织委托,给第四支队送去紧急情报:驻那大日军正向南辰据点增兵,其动向是准备向我军驻地进犯。由于当时通信方式落后,联络方式简便,为了坚决完成任务,谢敏翻山越岭徒步100多公里,终于在四里地区找到了配合第四支队第一大队的挺进队长吴济华、政委符致东率领琼纵直属挺进队,及时把情报送到。挺进队利用有利地形对来犯之敌进行迎头痛击,有力打击了敌人嚣张器焰。

      1945年8月底,日军投降的消息传到琼崖纵队。由于谢敏文化基础较好,机智灵活,被上级指定为参加第四支队与日军新州谈判的人员,与日军代表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谢敏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要求日方立即交出武装无条件投降,并对日方的提出的各种借口给予有力回击,驳得日方代表人员哑口无言。几轮谈判后,日方占不了上风,又不甘心失败,只好以请示上方为由应付,于9月5日凌晨,乘坐汽车向那大方向逃跑。尽管我第四支队没有缴到日伪军的武器,但是,从日军手中收复这个失地,使新州这个儋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成为解放区,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胜利。

      解放后,谢敏同志曾任儋县委办事员、专买公司股长、检察院股长、公安局副局长、革委会副主任、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于1956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而忘我工作。曾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30年工龄以上优秀检察官称号。

      符启翠抗日游击队员

      符启翠,男,汉族,中共党员,海南省万宁县山根镇排溪村人,1926年5月出生,1939年10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游击队,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海南省委授予参加中国共产党五十年纪念章、万宁市委授予建党90周年五十年以上党龄纪念章。

      1939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万城,万宁沦陷。日军在万宁建立万宁县伪维持会、伪军大队和“反共”青年团。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到处掳掠、烧毁、枪杀,制造多起惨案。符启翠毫不犹豫地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游击队,积极参加情报传送,破坏敌人电话线,抓汉奸等地下活动。

      1942年夏,日军在伪军的配合下进攻六连岭,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蚕食”和“扫荡”,一举占领六连岭西麓的尖岭和六连岭以南的柚村、哥岭、三甲一带村庄,残酷杀害无辜的群众,抢劫当地人民财产。为了牵制日军的侵略,打退敌人在六连岭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进攻,1943年2月,中共琼崖纵队指示,万宁第三支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扫荡”斗争,符启翠负责把琼崖纵队的命令和情报迅速送达万宁第三支队,当天风雨交加,符启翠连夜冒着暴风雨翻山爬坡,找到三支队把情报及时送达,在第三支队政委陈武英的指挥下,我军两个加强中队在松萝园设伏,歼灭龙滚据点日军29名,缴获轻机枪1挺,迫击炮一门、长短枪20多支,获得重大胜利,根据地得到更加巩固。符启翠为松萝园设伏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长期斗争的需要,1941年10月下旬,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在加索村建立起后方医院,负责万宁第三支队和其他战场伤病员的医疗保障。由于汉奸的告密,1944年日军对后方医院进行围歼,当时情况紧急,上级决定后方医院立即转移,在人员少、转移物资多的情况下,符启翠发挥熟悉当地群众的优势动员老百姓五十余人帮助医院转移至上城村,由于转移及时,日军围歼扑空,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员得以幸存。

      1943年10月17日,中共乐万县委按照特委“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作战方针,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在万宁龙滚到兴隆60多公里的公路沿线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破击”战,破坏公路、桥梁、电杆、电线、涵洞、仓库等设施,阻滞日军行动。符启翠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动员本村群众60余人,手持锯子、斧头、大刀、锄头和炸药、煤油、柴草等,在山根至和乐一带的公路两旁埋伏。子夜,全线统一行动,符启翠带领大家将公路沿途的桥梁、涵洞、日军的电杆、电线、仓库等一夜之间全部摧毁,使日军的交通、通讯瘫痪多时。

      一直以来,符启翠同志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现实表现好,群众威望高。

      谢升学“红色通信员”

      谢升学,男,昌江县海尾镇沙地村人,1930年出生,自幼受革命形势的鼓舞和家庭的熏陶,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投入抗日战争的行列,为地下党传递情报,破坏日伪通信设施,隐藏掩护抗日干部,谱写了一名普通中华儿女的爱国壮歌。

      1937年8月30日,中共昌(江)感(恩)县委会正式成立,广泛宣传动员全县民众团结抗战,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昌江的抗日斗争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此时,谢升学刚好是海尾小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在革命思想灌输下,年幼的谢升学便在心里萌发了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主动申请加入“红色通信员”队伍。海尾地区靠近大海,地势开阔,日伪军碉堡林立,岗哨星罗棋布,巡逻队日夜搜索,给党组织的情报传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日伪抓获,轻则影响行动失败,重则暴露军事部署。作为“红色通信员”,谢升学充分发挥自己年龄小不易引起注意的特点,经常佯装成抓鱼的小孩,背上鱼篓,来回传送情报,架通了村民与共产党和抗日军队的桥梁。

      昌江沿海地区的抗日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主要原因就是共产党派出许多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地下工作者深入敌占区发动广大群众,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堡垒户和老屋主,发挥了“山不藏人人藏人”的作用。日军在海尾镇驻守期间,谢升学经常跟随民兵自卫队出入敌占区,破坏公路和桥梁,砍电杆,剪电线,以切断日敌和顽军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使得日伪顽军成为聋将哑军,被动挨打。他年龄虽小,但发挥作用不小。他在其母亲陈德香,二姐谢赵荣的影响下,主动给共产党和抗日军队提供藏身之地,栖身之所。1942年8月的一天深夜,谢升学得到消息,有一队游击队员进入沙鱼塘,预备第二天对日军进行伏击,得知他们整整走了1天,到现在水米未沾,于是他赶忙叫醒母亲和二姐,生火做饭,把备好的饭菜放入鱼篓内,假装出去抓鱼,顺利地把饭菜送到游击队那里,使游击队员能够更好的调养身体,以充沛的体力投入第二天的战斗。

      谢升学于1960年在海尾镇沙地村任生产队长,工作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一直做了19年的生产队长,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肯定。

      林芳武12岁开始抗日

      林芳武,1928年11月出生,1956年5月入党,小学文化,海南海口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海南岛战争,曾担任过大队队长、小组长等职。1950年荣获琼山区人民支持革命功绩奖章。

      1940年,年仅12岁的林芳武,就跟随家人帮助共产党一起抗日,积极配合共产党工作,为共产党站岗放哨,探消息、收情报。为隐藏和掩护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他不顾家人生命危险,在自家房屋内挖了2个地洞,用于藏匿伤病员。抗战期间,他先后配合党组织掩护和转移党员干部、伤病员20余次,自己的亲弟弟和大伯在为党组织提供支援工作被捕,并被日军残忍杀害,但他毫无畏惧,化悲痛为力量,信念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坚决同日本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战斗到底。在一次深夜转移党员干部中,他和当地群众不幸被敌人发现,身份暴露,受到严刑拷打,一个村的房屋都被烧光,在受到日军百般折磨后,不少群众都被执行枪决,最后林芳武因年龄太小,趁日军不注意偷偷溜走才九死一生逃过一劫。

      1942年5月起,日军集中力量,加紧对琼文抗日根据地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敌军在根据地外围建立据点,妄图3个月内消灭我军。针对日军顽固攻势,林芳武和乡亲们积极响应琼崖特委号召,广泛开展麻雀战、伏击战、袭击战,打击日军“蚕食”、“扫荡”的势头。一次,林芳武发现一段时间内每天都有几辆车辆,在大致坡至高阶坡的公路上运输物资,他及时将此情报向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第二大队报告,配合第二大队在公路上埋炸药、打埋伏,成功击毁日军车辆2辆,歼敌40多人,缴获了一批急需的药品和枪械。

      苏章绂抗日救国会交通员

      苏章绂,男,汉族,中共党员,海南省万宁县万城镇乌场村人,1929年5月出生,1942年加入抗日救国会,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在万宁县机械厂先后任车间主任、厂总务、厂工会主席,1962年回乡务农。先后被海南省委授予参加中国共产党五十年纪念章、万宁市委授予建党90周年五十年以上党龄纪念章。

      1939年8日本侵略者占领万宁后,对六连岭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先后建筑炮楼据点47个,对六连岭形成半月形包围态势,并强迫群众在六连岭下修建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把各据点连成一条线,对六连岭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中共乐万县委根据六连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形势,决定采取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运用“麻雀战”、“游击战”、“破击战”,分割、包围和孤立敌人据点,破坏日军一切军事设施,寻找机会打击敌人。苏章绂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会,主要担任交通员,负责为六连岭革命根据地送信送报以及筹粮送猪等工作。

      1942年秋,日军31人分成3路纵队向抗日根据地六连岭田头村开进,苏章绂奉命到田头村去送情报,半路遇上一群日军,对过路的群众逐个搜查,苏章绂镇定自若,以小孩身份骗过敌人,将情报顺利送达,当日军进入抗日支队陈武英率领的2个加强中队的埋伏圈时,被歼30人,仅剩翻译官逃跑,抗日总队缴获六○炮1门,轻机枪2挺,冲锋枪2支,长短枪20多支。苏章绂为田头伏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