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我们的同胞安全回家:交通运输部组织客船接回3567名我在越人员纪实

23.05.2014  23:01

声声汽笛由远及近。5月20日16时20分,随着“紫荆十二号”轮抵达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港,通过水路回国的3567名我在越人员全部安全踏上祖国的土地。从17日深夜发出派船指令,到最后一艘客船顺利返回,交通运输系统通力合作,政企之间密切配合,仅用65小时就完成了水路接回我在越人员的艰巨任务。

   指令连夜下达

  部分中国公民和企业在越南发生的暴力事件中受到冲击,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5月17日深夜,在东北出差的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的一通电话打破了部机关大楼的寂静——“现场情况紧张吗?群众愿望迫切吗?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和困难?”每一句追问都透出关切。

  按照我国政府的统一部署,杨传堂通过电话对组织协调客船接回我在越人员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受托第一时间赶到部机关,连夜召集有关司局和单位,研究部署派船接回我在越人员的具体事宜。出差在外的副部长何建中也及时电话安排有关工作。

  会议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海上接回我在越人员的组织协调机制,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水运局联系安排客船,国际司确认接回人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部海事局制定出航方案……“夜里召开的会议紧急但不仓促。”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说,会议落实了具体航线、出发顺序、返程安排、海况分析等任务,从会议召集开始到任务完成,专项工作组各部门均保持人员24小时值班在岗。

  “制定方案的关键是确保安全、快速,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按此展开。”负责方案实施的部海事局副局长翟久刚告诉记者,会议对有关工作的部署非常细致,抽调有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随船、安排备航客船、配备海图和医护人员等细节工作都在会议上一一明确。

   客船紧急出航

  初夏深夜,长安街畔的交通运输部机关灯火通明,距离北京3000公里之遥的海南海事局闻令而动。

  “我们凌晨接到通知,时间非常紧迫。”海南海事局局长阮瑞文告诉记者,从接到交通运输部指令,到第一艘客船——“五指山”轮驶离海口的八个多小时内,海南海事部门和航运企业都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此次赶赴越南的四艘客船分别是“五指山”轮、“铜鼓岭”轮、“紫荆十二号”轮和“白石岭”轮,均为新造的大型客滚船,另有“粤海铁4号”轮和“鹦哥岭”轮作为备用客船。

  出航准备工作细致而繁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完成并不简单。阮瑞文介绍说,由于参与此次任务的客船、船员都是从事琼州海峡轮渡营运的,证件需要临时办理,“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了办证手续。”此外,客船还需要增配远洋船长和新的电子、纸质海图,获取越南永安港资料、进港联络方式等,每一项工作都马虎不得,在重重考验下,海南海事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我们要以最小的时间成本,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尽快将在越同胞接回祖国。”“五指山”轮等客船所属的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安告诉记者,17日深夜一接到出航任务,有关客船就立即展开机械设备检修、油料水源食品补给等工作,18日4时许全部人员到港就位,“我们安排了比平日更多的服务人员上船,同时为了应对海上的突发情况,每艘船还配备了医生、警察和翻译。

  18日8时50分,“五指山”轮从海口出发,驶向越南永安港,其他三艘客船也于当日陆续出发。

   公务船保驾护航

  “一定要确保安全,这是重中之重!”18日21时,出差返京的杨传堂一下飞机就赶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他研究部署工作的过程中,“安全”二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七次专题会议上,安全工作被强调的次数也最多。

  为确保安全,四艘客船都临时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航速等信息均能通过系统,精确地实时显示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三天来,杨传堂、翁孟勇等部领导轮流坐镇指挥大厅,关注着赴越客船的一举一动。

  “我们绝不会因为任务紧急而忽视安全工作。”阮瑞文介绍说,海南海事局严格督促各任务船舶按照核定数额载客、做好登船物品检查和开航后的安全巡查工作,及时跟踪了解返程登船人员和物品情况,对大件物品及可能造成船舶超载的情况予以重点关注,并要求客船在驶往越南途中进行救生、消防、通信演练。

  尽管还不是台风季节,海口到越南永安港的海域比较平静,但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仍然协调了公务船“海巡22”轮、“南海救115”轮、“南海救199”轮在返程航线上动态值班,专业救助直升机“B-7136”在三亚待命,提供应急保障,确保前方船舶航行和人员安全。

   接回人员妥善疏运

  四艘客船20日陆续抵达海口秀英港后,迅速疏散、妥善安置接回人员成为交通运输系统面临的新考验。

  担任海南省接回在越人员应急指挥办公室主任的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董宪曾告诉记者,海南省制定了详细的疏运工作方案,省交通运输厅安排了百余辆大巴,将接回人员安置到海口市的13家酒店。

  “‘安全、热情、快捷’是我们疏运工作的总要求。”董宪曾说,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在接回人员的入关、接驳、安置、返乡等环节中主动作为,协助中冶等公司安排包机、火车、汽车、轮渡等,将接回人员安全送上返乡的旅程。

  □相关

   船来了,心里就踏实

  “太激动了!看到来接我们回国的同胞,感觉特别亲切,就像亲人一样。”5月20日下午,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港,刚踏上祖国土地的蒋泽峻和同伴坐在一起,等待办理入境手续。

  一个小腰包,是这个20多岁小伙儿的唯一家当。“当时一心只想回国,我的东西、证件都留在越南来不及带。”蒋泽峻说。他的同伴胡强也点头说:“我们时刻都处于紧张状态,睡觉都不踏实,只想着回来。看到‘五指山’轮来了,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说到这里,胡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接到交通运输部指令的时候是深夜1点多钟,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迅速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一想到那么多同胞在等待着我们,我们连夜备航,一刻也不能耽误。”“白石岭”轮船长彭伟东说。

  随船监管的海事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船舶在越南从锚地进港时,人群沸腾起来。“岸上的同胞们很激动,有些人都哭了,大喊着‘祖国万岁’!

  特约记者  何志成  通讯员  欧阳斐斐

   交通运输部慰问参与任务广大船员

  本报讯    5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出慰问信,向参与接回我在越人员任务的广大船员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

  慰问信中说,此次组织赴越接返我人员是自利比亚内战“撤侨”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海外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保护境外本国公民生命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中国船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无论是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始终发扬“爱国、进取、敬业、奉献”精神,为我国航运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你们不顾个人安危、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再一次证明了中国船员的爱国精神和职业素养。

  慰问信指出,建设海运强国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船员是建设海运强国的重要力量。希望广大船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恪尽职守、确保安全,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上破浪前进,为我国航运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