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须正视防灾救灾系统 不可掉以轻心

17.02.2016  13:06

视频:台南地震保险理赔金额估逾4.5亿    来源:央视国际

  中新网2月17日电 台湾《联合报》17日社论称,“2.06”台南震殇,在地方勇于承担、当局全力支持的合作下,交出难得的救灾成绩。尽管这起震灾救难成效斐然,却也震出防救灾体制的缺失,当局、地方超越蓝绿的合作虽克服了制度孱弱,若不能深刻检讨,下一次遇到复合式灾害,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文章摘编如下:

  严格而论,这起震央在高雄美浓、里氏规模6.4的地震仅跨越成灾门坎,且是单一而非复合式灾害,竟然会造成几十栋房舍倒塌、116人丧生的严重灾损,暴露出常态防灾的不足。包括建管、避灾、防灾信息都呈现空窗状态,让单一地震付出惨痛代价。

  台湾应对灾害的救难设计,源头是九二一地震重创后的“灾害防救法”,法中明订灾防的执行单位是内务部门消防署调整体制后的“灾害防救署”。遗憾的是,因应复合式灾难的前瞻立法设计,却因为“立委”乡愿认为“灾害防救署”的名称太长,而同意维持原有“消防署”之名号。维持机关原衔的后果,则是灾防的怠惰,及灾难意外的因应无法提升。

  从台南震灾的因应看,救灾部分因己溺的同胞情怀掩盖了制度的扞格,使结局看起来尚可;但其间无谓的资源耗损,包括物资过度涌至、多支救难队伍无缘上阵即遭“请回”等,都显现防救灾的指挥、后勤系统紊乱。尤其,负责防灾体系建置的当局防救灾执行单位缺席,让整体防救灾调度处于有勇无谋的局面。

  防救灾之根本无非“预测、预警、预防”,很遗憾的是,灾防法空有前瞻思维,但执行单位却固守“打火救灾”的老店面,一味着力于固守地盘、设备更新,对“防灾”的前端努力几乎呈现无感,尤其防灾教育、防灾信息部分更是未见着墨。

  防灾信息部分,台南震灾触及土壤液化问题,引领民众关注自宅是否坐落在土壤液化区,进而舆论充斥关于土壤液化的讨论。这样的关切实属自然,但追溯源头,问题在防灾信息的透明化不足。

  当局对土壤液化的基础调查做得不少,却迟迟不公布;原因竟是各方政治力量干预要求“不要影响房价”。土壤液化信息之外,依“地质法”应公布的敏感地质区块,也如盲断层般不能曝光,难道要等灾难发生,民众才能后知后觉吗?

  事实上,台湾防灾研究的进度和水平在国际上早有口碑。日本福岛核灾后,成大、中山大学的水工及海洋学界即以马尼拉海沟若地震引发海啸,台湾南部哪些区块可能遭到淹没进行模型演练。但如此珍贵的研究结果,却在计划结束后存档,完全辜负了防灾本旨,岂不可叹?

  防灾教育空白,更是不忍卒睹。人们入住新厝,欢天喜地讨论装潢、灯饰、风水,却不知检视逃生动线、安全避难区位;万一发生地震,恐怕只能听天由命。网络最近疯传的“地震逃生守则”,错误连篇,民众若信以为真,恐将危险加身。即使如此,仍未见官方灾防执行单位提出任何导正,放任伪知识以讹传讹。

  三一一福岛海啸引发核灾的复合式灾难,为全球带来防救灾的警醒与检讨。台湾是天灾好发地区,但岛内相关的反省、防范、因应却迟迟未见启动。天灾的防救,不能光靠临时性的社会动员,必须靠政府和民间有系统的防灾准备。台南震灾不合比例的伤损,是对我们冥顽不灵的防救灾体制沉重的提醒。

  必须提醒的是,今年以来,早春旱季变雨季、寒潮侵袭、台南震灾……,迄今似乎只是灾难序幕,切勿掉以轻心!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