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博鳌观察:只谈中产阶级不谈“中等收入陷阱”

28.03.2015  16:30

      天涯博鳌观察手记(2):只谈中产阶级不谈“中等收入陷阱”

      博鳌论坛期间,有不少场合提到了中产阶级,比如《大资管时代:创新、风险与监管》分论坛,以及《一带一路:跨国公司的机遇与香港的角色》分论坛,多少透露这样的信息:中国的中产阶级日益崛起,不仅会成为将来的消费主体,成为经济的驱动力量,也将在其他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总体而言,我们看到社会财富极大的增长,使得人们能够提高生活水平,进入到中产阶级的层次。有一个咨询公司讲到,在2000年,中国大概有50万亿人民币资产,而今天到了120万亿。5、6年后预计可能会达到250亿到260亿元人民币。

      讨论到“一带一丝”话题时,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也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从这些国家进入到相对来讲没那么发达的国家,他更畅想,“我想未来30年我们看到的会是世界上非经合发组织里面有新增30亿的中产阶级。”

      在这些乐观的声音里,无一不在乐观得规划着巨大的市场蓝图,不仅在“一带一丝”的范畴内,许多场合已经扩大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困国家。蓝图之下,正是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这个战略蓝图并非只是空想,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大部分蓝图中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或者已经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历年的博鳌论坛,“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个常青的话题。例如去年“新兴市场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到中国经济具备巨大体量的优势,可能部分地方拜托了中等收入陷阱,另外一些地方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中。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谈到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为了让中国能够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不是以原来的方式去创新。特别是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创新,要超过今天的创新规模,中国绝大部分产业都需要创新,这就是当年英、美,也就是十九世纪上半夜劳动生产率爆炸性增长的绝密。从社会的各个层级,一直到基层,绝大多数产业都进行了创业,中国也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要想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话。”

      另外我们无法忽视一直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IMF副总裁朱民在论坛期间接受采访称:“中国收入差距扩大主要的推手是在中国增长很快的阶段,中产阶级崛起的也很快。但是他们每日的实际增长是有增加的,比那些劳动力市场主力大军来说,那些金融投机人士或者是其他的人,他们的收入增长更快。场主成为了资本的所有人,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累积价值,同时通过市场投资来增加财富。”

      从这些话语里我们看到,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达到经济转型中“公平的目的”,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仅仅如此仍然不够,还需要巨大的智力资源(优秀的管理人才,政策转变等要素)。在蓝图里,不仅仅是中国需要面对转型的风险,笔者希望博鳌会场里,对“中产阶级”扩大的乐观预期的声音里再多一份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