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加成有望在海口推广 实现患者医护医院互惠

11.12.2014  13:28
取消药品加成有望在海口推广 实现患者医护医院互惠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取消药品加成将有利于减轻百姓医药负担。

  海口网12月11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晶晶)12月10日,海口在医改道路上迈出了艰难又坚实的一步,在市妇幼保健院试点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所有药品将按照比以前低15%的进价开给患者,减少患者就医费用。如果试点顺利,该做法近期有望在海口推广实施,让更多人享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取消加成老病号更节省

  10日早上9点,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刘先生顺利从窗口取到医生开出的复方胃蛋白酶散等三种儿童感冒药。“好像是少了十多块钱,前两个月小孩感冒,同样三天的量,花了60多元。

  “医院开药比药房贵,但质量有保障,给孩子吃的东西不敢马虎,宁愿贵点。”吴女士3岁的女儿时常咳嗽,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都要来医院,一次门诊看病加上买药,总要花上两三百元,她欣慰地感叹,药品加成取消后,对于自己这种“老病号”就节省多了。

  记者在药房看到,每种药品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价,包括常用的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由原来的21.49元降到现在的18.69元,肺力咳合剂17.91元,比原来降了近3元……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主任张余芳表示,此次取消药品加成,在市妇幼涉及到520种药品,降幅最大的是单价在500元以上的药品,将取消75元的标准固定上浮金额。“从10日零点开始,我们药房的药品全部按照海南医药集中采购服务平台的挂网价销售。”张余芳说。

  几乎整个上午,6名药房医生忙个不停,截至上午11:30,市妇幼保健院统计数据显示,两个院区开出394张处方,共54788元的药品,按照这些药品的价格,共减少了近1万元的加成费用。

  负担大部分转移给政府

  “取消药品加成后,主要要通过开展更多服务项目来增收,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永忠说,按照《海口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实施方案》,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将由财政补偿和提高诊疗服务费两个方面来补入,这对于医院来说,意味着将促进形成更多更细的服务项目。据了解,药品加成取消后,作为补足合理收入的一个部分,将会经物价部分核算批复后,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费。也就是说,专家号、手术费、住院费及打吊针等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会有所增加。

  降低了药价提高了诊疗费,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吗?对此,市医改办主任邝雄解释,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旨在健全药品临床使用监控机制、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和其他过度服务,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提高的比例仅为取消费用的70%,加上医保的报销比例,老百姓的就医负担实际上大部分是转移给政府了。邝雄打比方说,海口市民原来看病和开药各需要100元,现在开药只花了85元。省下来的15元中,70%即10.5元转移到诊疗费中,按照城镇居民医保最低70%的报销比例,至少能再报销7.35元,这样,居民实际上只需要自付3.15元就可以了,所节省的11.85元由政府承担。据了解,在市妇幼保健院试点阶段,海口预计将投入100余万元补偿取消药品加成的资金缺口。

  实现患者医护医院互惠

  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从2013年起,海南陆续在部分市县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开展了综合改革,挤干药品水分,将公立医院收入整合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通过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收费标准、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现在培养一个医生至少要8年,就算有17年的工作经验,诊金还是6.8元。”很难说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彻底的尊重和体现。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周冰告诉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一个剖宫产需要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和一名麻醉师,收费仅为680元,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很难彻底调动起来。

  “取消药品加成让医生回归看病,让药品回归救命,让医院回归公益,不仅是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利,对我们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更是有帮助的。”周冰说,在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吸引患者,让患者、医护人员、医院得到互惠,才是医改为大家带来的最大实惠。

  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一直是海口医改的指导思想。海口市卫生局局长周文雄告诉记者,海口实施医改以来,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参保率及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基本药物制度使药品均价下降38%,先诊疗后付费支付制度的实施,都是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的重要保障,医疗技术价值得以体现,也是现代医疗发展的趋势。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健全药品临床使用监控机制、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和其他过度服务,从而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