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需创新体制机制

27.12.2015  17:03

  绿色金融日益受到高度关注。创新绿色金融模式,推动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绿色融资需求巨大有关。无论是环境污染治理,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转型,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用。

  绿色金融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怎样通过市场化手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如何推动环保投融资的发展,进而撬动数以万亿级的环保盛宴?

  在日前召开的中日韩绿色金融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政府相关部门、研究院所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共计18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探讨绿色金融的发展之路,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资金瓶颈如何突破?

  为绿色金融提供市场机遇,环境保护部、银监会鼓励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随着国家环境政策、环保规划密集出台,各级政府开展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资金瓶颈也愈发凸显。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预防和处理两个角度开展工作。但无论是生产技术更新换代,还是已有污染的处置控制,抑或是环境监测的改良提升,都无法离开金融行业的支撑。”与会专家认为,尽管我国金融业对绿色产业的关注和扶持与日俱增,但环境资金的缺口仍然在增大,而且规模达到以数万亿计。

  “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投资人手里有大量资金,却不知投给哪个项目;另一方面,大量环保项目急缺资金,但找不到融资渠道。发展绿色金融恰恰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对记者说,绿色金融通过政府资金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是环境污染治理融资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的新途径,在促进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认为,社会环保总投资规模可观、绿色环保产业融资需求巨大,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机遇。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时期。

  据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张士宝介绍,目前国家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即将要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为改善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环境保护部将根据这三大行动计划的实施,构建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加大对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和服务。

  中国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叶燕斐说,银监会也已确定了12个领域的绿色项目和服务,包括绿色农业、绿色林业、工业部门的能源和节水、自然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染处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运输(包括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能源效率和环境服务以及一些海外绿色项目等。

  与会专家认为,在绿色金融模式下,环保投资将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通过按效付费来强化资金投入的环境效果,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大工程、大项目的实施,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绿色金融面临哪些问题?

  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配套机制不完善,供需对接不畅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

  近年来,有关机构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研究与创新,一些试点和示范初见成效,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模式等不断推出,在绿色金融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融资投入,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但绿色金融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信贷经营粗放集中的思维惯性还未根除,信贷结构存量调整艰难和新增信贷资源缺乏投向同时并存,我国当前发展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文健说。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金立扬认为,目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总体体量小,且面临配套机制不完善、产品创新匮乏、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方莉说:“目前,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很大,企业也有强烈需求,但绿色金融在供需对接上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以及相关配套支持。”

  众所周知,环保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既给金融机构带来金融风险,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但是,这些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到底会对哪些产业产生影响,又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环境风险和机遇?应该开发怎样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这些风险,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机遇?

  今年国合会发布的课题报告《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研究》中提出,要实现绿色金融的持久供给,必须搭建桥梁,加强环境与金融的融合,使金融界充分了解绿色项目的融资特点、风险特征及收益机制,寻找中国绿色转型的机遇。

  比如,世界银行的绿色标准部开发出包括赤道原则在内的各项适合金融机构规避环境风险的工具和标准;美国环保署支持的环境金融中心为水环境行动、大气治理行动等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总之,绿色金融是一项全新的金融技术,需要金融机构和环保机构合作,金融学家和环保学家融合。

  “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对绿色企业的评审标准、环保认证、征信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之间联合推动建设,靠单一的市场主体很难完成。”金立扬说,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一旦建立起来,犹如修建好了高速公路,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就可以很畅通地在上面运行,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绿色金融供需对接和资金缺口的问题。

   模式创新何处入手?

  银行需要创新服务,上市有助于企业加速发展,项目运作要注重投资回报

  就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会代表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建立对绿色产业、绿色信贷的政府补贴机制、产业基金机制;建立对绿色项目的保险保障机制,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紧密合作、风险共担,降低绿色贷款的融资成本、提高绿色贷款的融资效率;加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强制性统保机制,通过政府要求、推动,促使更多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通过强制性投保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等。

  对于绿色金融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叶燕斐表示,银监会鼓励银行系统创新服务,为相关环保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实际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在绿色贷款中占比最大的仍是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

  不过,与会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相对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言,直接融资能发挥更大作用。对此,金立扬提出,要鼓励环保企业上市。一方面,上市后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加速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环保企业投资风险较高,资本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可以接纳并扶持这些企业和技术发展。

  实际上,不少环保企业已从资本市场尝到了甜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环保企业及环保项目通过IPO、再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已经在深圳资本市场融资超过900亿元。目前,深圳市场的环保类上市公司共有31家,其中27家是2010年以来新上市的,占总数的87%。

  金立扬说,金融行业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目前,深交所正积极推动环保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改变当前我国绿色产业小而散的现象。2012年,深圳市场涉及环保业务的并购项目只有17个,交易规模不足13亿元,2014年则达到33个,交易规模近66亿元。

  在绿色金融的运作模式中,投资回报问题同样重要。“过去,有些项目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机制,而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在项目运作模式及投资回报机制上进行创新。对公益性项目而言,除采用政府付费方式外,还可以鼓励不同类型项目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资源组合开发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入,有望成为筹措环保资金的新途径。”张士宝说。

   相关报道

三地试点绿色金融

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董若义 通讯员 桑志朋

  为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环境保护部在山东、重庆和海南三省市开展了绿色金融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资金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葛为砚认为,山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源于强烈的环境治理融资需求。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东省空气主要指标年均浓度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改善50%左右,省控重点河流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要在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能源利用和节能能耗、解决各类扬尘污染、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但仅靠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投入远远不够,亟须社会资金进入。

  因此,山东省不仅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机构进入环保领域,还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尤其是与韩国政府及其企业之间的环保合作成效显著。为共同推进两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韩国环境部还设立了200亿韩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韩中大气污染防治基金,并在钢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示范项目方面与中国达成了多项协议。

  在日前举行的中日韩绿色金融研讨会上,山东省与韩国相关方面举行了多项环保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签约总金额达到8199万元。其中,潍坊特钢集团、鑫源环保公司与韩国凯希集团签订了两台250㎡烧结机静电除尘装置合同,签约额7480万元;泰山钢铁集团与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签订了1台烧结机MPS经典除尘装置合同,签约额419万元;济南闽源钢铁公司与韩国洁宜特公司签订了1台烧结机原料混合机离心过滤除尘装置合同,项目签约额300万元。

  同样是绿色金融试点,据重庆市环保局计财处副处长刘强介绍,为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重庆市在今年6月成立了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搭建环保投融资市场平台,以市场化手段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优化配置环境资源。

  与重庆市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不同的是,海南省将更多的焦点聚集在绿色信贷上。2014年6月,海南省政府金融办、海口市政府、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三方签署了“银证投”合作协议,在海口市启动“银证投”试点。

  据海南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林继军介绍,“银政投”模式主要通过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债基金,用于支持环保产业及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经营、采购、治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贷款,资金由金融部门、政府、投资公司按比例出资。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图,拓展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同时还增加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受到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和欢迎。”林继军说。


社会文明大行动,“女神们”在行动
  根据市妇联《关于组织开展“妇女姐妹齐参与,环境保护局
邓小刚:将制定最严地方标准管理汽车尾气排放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环境保护局
刘赐贵:坚决履行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使命担当
  原标题:刘赐贵在海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要求 坚决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