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双创”精神 双创广场凝聚力量诠释为民情怀

28.02.2016  14:53
发扬“双创”精神 双创广场凝聚力量诠释为民情怀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社区居民载歌载舞庆祝双创广场落成。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见习记者张甜 特约记者陈安宇 通讯员郑亚军

  “我宣布,双创广场正式启用。”在震天的鼓乐中、在喜悦的欢笑中、在雷鸣的掌声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新阳的这句话既铿锵有力、又温暖人心。“‘双创’的宗旨就是为民、惠民”,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10余家单位协作、14000余人次建设、60天时间建成、20万余人受益。这是海口的第一个街边广场,这也是海口“双创”为民惠民的实践范例。

  关键词 速度

  高效率 35天主体工程完工

  连续几日的阴雨天后,27日,椰城意外放晴,碧空如洗。蓝天之下,热闹的人群、芬芳的花簇与崭新的广场相得益彰,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天,在动感的乐曲声中,龙华区的500多位阿姨分为六个方阵,跳起了广场舞。方英是队伍的领队,今天,喜悦的笑容一直挂在她脸上,“我们跳广场舞已经五年了,但跳舞的场所特别不好找,在小区里扰民,去万绿园又太远,现在有了这个大广场,我们太高兴了。”问及这块地没建广场之前的面貌时,方英用了四个字表述,“脏乱差臭”。

  以前,位于三叶西路和滨湖路交叉口的空地是公认的36亩“糟心地”: 3个临时垃圾站、3个简易修车店、2个洗车点、2家建材商店、数家临时搭建的住宿点和若干块小菜地,还有8个夜宵烧烤摊和多个占道经营的水果蔬菜流动摊点。

  “脏、乱、差、臭,屡次整治、屡次反弹。”海垦街道办主任陈运杰说,这块“糟心地”给街道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甚至还上了“黑榜”。

  出现问题,就一定要解决。如何既能根治“脏乱差”,又能让市民受益?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宏芬,挂点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方中里,带领由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相关工委、有关专家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并反复分析和论证该地块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确定了建设双创广场的思路。去年12月初,由市人大、龙华区、水务集团、城投集团、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参加的第一次协调会在街道办召开。

  市水务集团工会主席黄照贵说:“七天时间,清场工作全部完成,居民的支持与配合最让人感动,现在去搬迁户家中探望时,他们还会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黄照贵表示,搬迁户以前住着木条、铁皮搭建的工棚,现在不仅有房子住,还为他们配套厕所和水电设施。其他个体经营户知晓了这里是要建设惠民工程后,也主动配合搬迁。

  去年12月26日,双创广场破土动工。“每天都有300多人施工,最多的时候达500人,人大代表、志愿者、附近群众都会自发来参加义务劳动,参与建设者达14000人次。”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主任符儒明赞叹,自发劳动、加班加点,35天时间17000平米的广场主体工程完工,60天开园迎客,正是发扬了“双创”精神,才会有如此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