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双创”助力风气向善 海口市民体会城市“温度”
海口网6月24日消息 (记者高翔 张俊其)在“双创”开展的近一年时间里,温暖的故事总在温暖着市民的心。“崇德守礼”、“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热心公益”……这些话语已经不仅停留在《海口市市民公约》中,而是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上演、不断成真、不断让海口这座城更有“温度”。在各级各部门、广大市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双创”成为了一剂有力的催化剂,让彼此由陌生变成互相关爱,更让冷漠变成了热情。
公益活动丰富多样
社会公益活动能充分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更是文明城市的体现。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层出不穷,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市民走出困境。
“公益活动我也参加过。记得今年年初天很冷的时候,爸爸带我参加过一次,当时我还穿了一件黄色的背心,我把两袋棉被运到车上,然后我们把被子送给一个住在平房的老奶奶家里。”琼山第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符书艺告诉记者。经确认,符书艺所参加的正是今年1月24日开展的“双创”社区行之“阳光温暖情·爱心公益行”大型节前慰问困难群众公益活动,该活动由共青团海口市委、海口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指导,由海口日报社、阳光义工社、海口市社会组织促进会共同举办,同时为海口四个行政区的400户贫困孤寡家庭、贫困儿童、残障人士送去棉被、食用油、大米、书籍等爱心物资。据参加该活动报道的记者回忆,原本计划300人参与的活动,却突然涌现出许多自发前来的志愿者和单位,由于人数太多,一时竟无法完全统计出来,许多志愿者都没有留下名字。
“前不久高考期间的公益活动确实做得很好,有爱心企业和志愿组织提供给考生家长的免费饮用水,在校门口的学生家长也好喝口水降降温。还有很多免费送考的私家车、出租车,让住得比较远的考生有了时间上的保障,很能感染人。”海南中学门口一家超市的店员孙淼说。据统计,我市今年的“爱心送考”活动,有616辆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考生,市公交集团也安排了公交车1163辆,出租车142辆,全面落实凭准考证免费乘车的规定,更有不计其数的私家车贴上了“2016爱心送考”的标语参与了进来。
免费饮水、爱心送考车辆、配备齐全的移动厕所、临时应急医疗点以及指挥交通的交警,都让孙淼印象深刻,“我们的政府部门也扛起了责任担当,环卫、医疗、交通部门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进来,这也算是一种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吧。咱们海口这种由政府组织、民间发起、媒体发动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传递的社会正能量真是不容小觑,这个‘爱心送考’的活动开展了不止一次了,而参与的车是越来越多。”
先进事迹温暖人心
打开报纸电视,经常可以看到市民群众、基层工作者的暖心事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帮助别人、升华自身的过程中,更将社会正能量传递。
“双创”期间发生的暖心事也被海口市民津津乐道。在琼山大道上的一家茶店,记者就“‘双创’带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事件很打动你”这两个问题随机访问了几位顾客。大家都表示,对于目前海口市区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感受最深,街道、社区张贴的宣传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确实起到了感化人心的作用。
居民刘先生说:“‘双创’初期大家都停留在‘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这些很基础的层面,那时候也没觉得‘双创’有什么老百姓可以做的。但是现在感觉不一样了,我印象最深的是琼台书院有个老师,每天下班还会带孩子一起捡垃圾,人家能做的,我们一样也可以做啊,大家都可以用这位老师的方式去参与‘双创’,助力城市环境提升,感受环卫工人的辛苦,也就更能约束自己不去乱扔垃圾了。”
居民杜晓兰觉得,我市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对拾金不昧事例的报道很能感动她。“不止一次地看到,环卫工人、的哥、公交司机拾到巨额现金交还给失主。说实话,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待遇又不高,拾到的钱是他们起早贪黑很多天甚至几个月、几年才能赚到的数目,肯定诱惑很大,谁心里不会嘀咕一下,这钱如果自己拿走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方便。但是他们没有。”在杜晓兰看来,这些拾金不昧的人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将会带动更多的人有这个觉悟,让更多人在捡到东西时告诫自己“人家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其他几位市民还提到了送病人去医院的公交司机、帮拾荒老人装车的协警等等,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些暖心的事件在别的城市有发生过,那时看到新闻还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而在“双创”的近一年时间里,这些事件在我们的城市里越来越频繁地上演,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海口在不断前行。
义务劳动带动市民
在我市的“双创”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没有成为配角。环卫、城管、食药监、工商、交通等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道、社区扛起责任担当,在自己的管辖领域持续发力,而其他部门也挂点包户,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捡烟头、清死角、灭“四害”,改善了城区环境,更带动了商铺、市民自觉自愿开展卫生清洁。
位于秀英区的书场村具有城中村的特点,小商铺、出租房较多,秀英小街菜市场也分布在该区域。每天傍晚,几位戴着“监督员”红袖章的总会出现在这里,捡拾烟头纸屑,劝导占道经营的摊贩,时间长了,商铺经营者也对这些“红袖章”逐渐熟悉。这些人里,除了书场村的村干部、社区网格员,还有这里的挂点单位——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开市委农办“双创”工作的记录页面,一百二十多期义务劳动、督查督办简报展示着书场村环境每天的变化,每一期都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这里保持良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记录了大家在“双创”工作中的辛苦付出。农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家利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在书场村开展义务劳动,改善这里的环境面貌,也带动了这里的商铺和居民。“双创”进行了快一年时间,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书场村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自觉性也提高不少,很多商铺在被多次劝导后,都开始变得自觉自愿的规范经营,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家住绣衣坊的居民陈振荣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巡逻队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按照巡查计划,几乎每天都会对绣衣坊商铺的“门前三包”和居民不文明进行督导。谈起加入志愿巡逻队的原因,陈振荣告诉记者,社区的干部、工作人员每天都为社区文明卫生忙碌着,周末也不休息,不怕脏不怕累,受到他们感染,自己也行动了起来,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
坡巷村一家早餐店的老板朱开东经常组织店员开展社区“双创”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清理墙体小广告。之所以能主动参与进来,朱开东同样是受到了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的感染,“他们确实很辛苦,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努力着,我们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帮助社区进步。”朱开东说。
志愿服务发展迅速
环境清扫、交通疏导、车站咨询、文艺演出、慰问老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我市各区、各领域不断开展,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任务,更为“双创”工作添砖加瓦。随着我市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志愿精神的传播越来越广泛,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来。
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同其他企业、部门继续深入合作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更拓宽服务形式,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
5月份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月,一台精心编排的“防震减灾”文艺晚会在滨海新村社区广场上演,吸引了数百名群众观看,在演出中穿插着防震减灾相关知识和自救措施演示,收获了不错的效果。这场演出的承办方就是帮邦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中心,演职人员均由志愿者组成。
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6月5日,一场名为“爱满社区,情暖邻里”的“双创”公益活动在金坡社区正业广场举行,现场百余名社区居民观看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同时积极参与了丰富多彩的“双创”互动活动,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是乐助服务社,社区志愿者们为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更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播了“双创”理念。
高校向来是志愿服务精神生长的沃土,各类志愿活动总少不了这些年轻学生们的身影。随着“双创”工作的逐步推进,以社区为载体的志愿服务组织也在不断成长。
美兰区人民街道的万福社区是“老牌”志愿服务社区,社区的志愿服务站是我省首批社区志愿服务站示范点之一,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屡屡获奖,海南大学、海南技师学院、南方电网海口供电局、海口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志愿者服务队都进驻该社区志愿服务站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凝聚了民心,拉近了邻里关系,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的局面。
琼山区滨江街道博桂社区可谓是志愿服务文化社区的“新秀”。在这里,以“志愿服务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街区让人感受到“公益海口”、“全民公益”的志愿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延续。社区街道上的九面爱心墙是这里的一大亮点:有需要帮助的市民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写在心愿卡上贴在这里,志愿者会根据心愿卡上的诉求将物资送到市民的家中,这些物资的来源是认领爱心墙的多家爱心企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