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前途在农村

13.01.2016  01:07

  作为一个滨海省会城市,海口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人们所喜欢,但在一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让人惋惜:市区的狭促,街道小区的脏乱差,随地乱扔吐痰的市民,以及上下班高峰期水泄不通的主干道……这些和椰风海韵、碧水蓝天一起深深刻印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口人脑海中。

  改变始于2015年7月的“双创”活动。在轰轰烈烈的动员大会之后,个别政府机关单位更是加足动力,街道变得更加干净,交通整治让数十万辆电动车从“游击队”华丽转型为“正规军”,农贸市场也变得整洁有序。海口正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这个既定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但是,我们对“双创”总存在隐隐的担忧:这种改变能否持久?街道整洁,并非全因为市民扔垃圾少了,而是街上的清洁工人多了;电动车守规矩,除了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还因为不少路口都站着警察、协警和志愿者,违建、占道摆摊等乱象依然存在。“双创”只有从根源上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建设一个真正文明卫生的城市,才能为海口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

  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双创”过程中,如何解决郊区和农村存在的不足。与国内大多数省会城市相比,海口市并不大,但城市之外是广大的农村,十多年前由海口市和琼山市合并后,海口的农村面积增加了不少。然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欠佳,缺乏规划,道路交通建设落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由此导致不少农村人为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资源而大量涌向城市。狭小的海口市区接受了农村的八方来客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处于超负荷状态,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无法满足过多人口的需求,艰难谋生的人们也就难以顾及卫生与文明,这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难题。农村由于相对落后的教育和人居环境,无法有效吸引城市人口“回流”为农村发展带来优势资源。如此一来,导致城市农村两边的发展都遇到瓶颈。

  海口在解决郊区和农村存在的问题时,还需政府变城市扩张策略为农村发展策略,改变以前一味征地开发的做法,着眼于农村的长远发展,量身打造发展政策,认真规划农村的住房、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并在财政上进行倾斜扶持。只有实现城乡平衡发展,才能吸引城市过多人口回流农村,实现人口、资源的合理布局,海口才能从根本上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双创”自然能成功,并且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