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响,划破历史天空 琼海椰子寨战斗点燃革命烈焰

18.04.2015  12:56

      纪念海南解放65周年系列报道——

      1927年9月椰子寨战斗打响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枪,革命烈火从此愈烧愈旺——

      旧

      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战斗打响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仗。图为椰子寨战斗遗址。海南日报记者李英挺翻拍

      新

      4月16日,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村新貌。海南日报记者李英挺摄

      琼崖武装斗争的第一声枪响,划过88年历史的天空,虽然硝烟散尽,兀自动人心魄。

      重游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战斗遗址,曲尺形的骑楼老街并不长,却十分安静整洁。

      在老街尽头,椰子寨村委办公室后面一个不显眼石碑上,“‘9·23’椰子寨战斗遗址”几个血色大字,却时刻提醒着幸福的人们,不要忘记88年前那个风雨如晦而又惊心动魄的凌晨。

      那是1927年9月23日的凌晨,椰子寨密林中打出的第一枪吹响了波澜壮阔的琼崖武装斗争集结号。这是琼崖人民军队诞生和武装斗争红旗树立的标志,为琼崖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88年后再回首,琼崖革命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依然催人奋进,壮怀激烈的渡海战役依然让人荡气回肠。而椰子寨,就是那琼崖革命斗争丰碑的基石。

      小村枪响点燃革命的烈焰

      椰子寨,村如其名。小村隐在丛丛苍翠椰林中,傍在潺潺万泉河边,眠在秀丽白石岭下,静谧又宁静。穿过市井人家,穿过沧桑瓦房,穿过椰子树,顺着光滑的石板道走下河坡,一条机动船正遥遥停在对岸的丹村渡口。

      本以为这里正上演着一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回头却发现一块写着船工电话号码的木板立在岸边。拨通电话后不到1分钟,对岸的小船便掉头驶了过来。靠岸后,摆渡人刘经海跳下船,搭好一块踏板,船上仅有的一名乘客推着一辆摩托车上岸了。

      88年前的一个凌晨,琼崖革命先驱王文明率领着革命战士,循着同样的路径,坐着刘经海爷爷刘邦位等村民划着的8艘木船,从丹村渡口抢渡万泉河,向椰子寨发起进攻,打响了琼崖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8年前的那个雨夜,王文明率领的队伍就是从这个渡口登陆,发动了椰子寨战斗。”椰子寨村村委会主任蒋大宁在渡口边长大,从小就一遍一遍听长辈讲述那次传奇的强渡奇袭。

      那是在腥风血雨的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汪精卫却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1927年4月22日,血雨腥风席卷海南岛,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500多人惨遭杀害。

      “四二二”事变带来的血色恐怖,骤然让琼州大地阴云密布,琼崖共产党人到了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血的教训,让琼崖共产党人痛定思痛,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

      9月上旬,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配合秋收起义,中共琼崖特委在乐会县第四区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仗就选在位于嘉积外围的椰子寨。

      为什么将首战选在椰子寨呢?打开一张发黄的老地图,个中缘由一目了然:椰子寨地处白石岭北麓,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而且当时交通不发达,走水路居多,万泉河是交通枢纽,处在万泉河中游南岸的椰子寨就是从当时的乐会四区到定安七区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历史铭记的往往是血性和悲壮。

      1927年9月23日,一个台风过境的凌晨,风依然狂暴,雨依然肆虐。在乐会县第三区椰子寨墟——今天的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村,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打!”在暴雨稍有停歇的凌晨5时,连夜强渡到达椰子寨的讨逆革命军战士,骤然向200米开外敌人的炮楼射出愤怒的子弹。50多名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团猪”从梦中惊醒,顿时乱作一团。一个小时后,守敌一部分被歼,大部分溃逃。讨逆革命军在占领椰子寨后,烧毁了敌人炮楼,砸烂了团局,首战取得胜利。上午8时,杨善集、陈永芹率领的乐会、万宁部队和王文明率领的琼山、定安部队在椰子寨墟东门外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