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引发博弈 美俄战略智慧决定新冷战是否爆发

02.08.2014  17:24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既是美俄地缘政治竞争的结果,也是双方战略管理失败的反映。美国在冷战后不断推动北约和欧盟东扩,并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等问题上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的战略精英,则希望通过建立“欧亚联盟”实现强国梦,并阻挡西方的战略东进。

  西方和俄罗斯对乌克兰这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争夺不可避免,但美国在今年2月支持乌克兰反对派发动政变推翻合法政府,迫使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得不通过出兵克里米亚等方式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美俄关系的大幅倒退,不符合战略重心聚焦亚太的美国和希望借助西方支持实现复兴的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双方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危机以来,美俄在外交、军事和经济层面展开全方位博弈。考虑到此次博弈没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冲突、军事集团的对峙和全面的经济战,将美俄关系定位为新冷战的说法一直颇受质疑。

  不过在马航M17坠毁事件后,在真相尚不清楚的情况下,美欧全面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目标直指作为俄罗斯经济核心的金融、能源和军工行业。俄罗斯重要的国有银行在西方的融资渠道中断,引进西方先进的能源开采技术的大门关闭,双方的军火贸易也基本停止。美俄关系不仅降至冷战后的最低点,而且已走到新冷战的边缘。

  西方的制裁还没有达到全面经济封锁的地步,但无疑将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俄罗斯如何回应西方制裁的升级,将对美俄关系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表示,未来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普京在西方压力下逐渐妥协,减少并停止对乌东部亲俄武装的支持,最终局势平息而俄乌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

  二是俄罗斯继续从政治和军事上支持亲俄武装,而美欧也持续加大对乌克兰政府的支持,乌克兰内战将延烧下去,西方也会继续收紧对俄制裁。

  三是俄罗斯直接出兵乌克兰,最终导致北约更深介入,西方可能在吸收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上采取更大胆的举动,与俄罗斯的关系将难以预料。

  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不同,俄罗斯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巨大,国民生产总值和军费开支仅占美国的1/8和1/7。如果算上西方七国和北约,这种差距会更大。出兵乌克兰必将遭到西方的强硬应对,使俄罗斯遭受“不能承受之重”,这是任何理性决策者都需竭力避免的。

  预测美俄在战略上如何互动是件困难的事。决策者不仅要考虑与对手的力量对比和对手如何出牌,还要考虑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甚至个人的面子和权威等因素。偶然的事件也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如果没有马航M17事件,很难想象欧盟会与美国密切协调,迅速出台可能给自身也造成重大损失的制裁。迄今为止,美欧的战略目标和手段比较明确。西方希望支持乌克兰政府尽快平息东部的“叛乱武装”,并使乌克兰转型为一个政治上民主、经济上稳定的亲西方国家。

  为实现该目标,西方排除了直接的军事手段,主要靠经济杠杆对俄施压,迫使其减少对乌克兰局势的干预。在兼并了克里米亚后,俄罗斯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东部,其最高战略目标可能是让东部三州获得更大自治权,使其成为影响乌克兰政府内外政策的重要力量,最低目标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分页符=============

  过去几个月在与西方博弈过程中,普京对乌克兰软硬兼施,但对美欧则办法不多。面对西方制裁的层层加码,俄罗斯的报复措施十分有限。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是普京可以利用的重要杠杆,但一旦动用将“开弓没有回头箭”,彻底将欧盟推向美国,这是普京不愿看到的。

  美俄关系的走向与乌克兰局势以及美俄的战略智慧息息相关。如果乌克兰政府军在西方支持下打垮亲俄武装,而西方又能在接纳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问题上保持克制,并鼓励俄乌恢复正常经贸关系,美俄关系有望出现缓和。

  在欧盟协调下,西方在俄罗斯满足其一定条件下将取消部分制裁。但如果乌克兰东部的代理人战争长期化,美俄只能继续加大制裁。对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能源和军工出口的俄罗斯来说,西方制裁将使其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导致俄资金外逃、国内通胀加剧并陷入衰退。在西方决策层和战略界看来,俄罗斯虽然军力强大,但只是个“衰落的地区国家”,制裁将导致俄罗斯商界、民众甚至决策层内部对普京的不满,迫使其屈从于压力。

  但乌克兰危机扰乱了普京将乌克兰纳入“欧亚联盟”的宏图,西方制裁重挫了普京推动俄罗斯现代化的雄心,这对普京来说是痛苦的,也是难以接受的。对曾经立下“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誓言的强人普京来说,确实到了不得不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刻。

  西方在进行一场战略豪赌,赌定俄罗斯会做出妥协。但如果普京为凝聚国内力量,并利用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强势应对,不仅不理会西方制裁并加大对乌克兰东部的介入力度,而且在战略核武器、朝核、伊核和叙利亚等问题上对西方采取对抗性政策,美俄关系将更趋紧张。

  一旦美俄选择这条不归路,西方将更为团结,而欧洲将成为美俄对抗的前沿,在经济上和战略上承担其不愿承担的代价。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会向俄罗斯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并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但可能不会加入这种对抗性的阵营。

  美俄领导人是否会吸取冷战的教训,保持沟通、克制并知所进退,是否从长远角度思考地缘政治和全球化的关系,不仅考验着双方决策层的智慧,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