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南繁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 写好南繁文章 攥紧“中国种子”

17.10.2022  11:41

  “前几天,基地迎来测产,晚造水稻平均亩产671.6公斤,加上早造水稻平均亩产910.0公斤,双季稻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是第二年实现这个目标。”10月16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繁基地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自豪地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种业创新而言,南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乘着自由贸易港建设东风,海南加快南繁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构建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服务全国的“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攥紧“中国种子”。

  涂升斌有着20多年南繁育种经历,亲身感受着这里的点滴变化。“我们从过去的一年一次来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工作,到如今一年四季待在海南,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科研进展明显加快,科技成果越来越多。”涂升斌说,南繁育种已由过去的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正在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林木以及水产、畜禽等领域拓展,覆盖物种40多种。

  据统计,如今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超过800家种业单位、8000余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

  涂升斌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粮食安全,他将立足南繁科研本职工作,多出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原标题:

  海南加快南繁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

  写好南繁文章 攥紧“中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