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文物讲“活”南海故事

15.09.2016  15:35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捐赠入藏文物历史价值引人关注
南海文物讲“”南海故事

  ■ 本报记者 尤梦瑜

  “我们这次的捐赠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国家南海博物馆、关注我们的祖宗海。”手里紧握着由国家南海博物馆颁发的捐赠证书,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川建激动地说道。

  今天上午,人民网1号演播厅内宾客满座,来自北京、海南两地的多家媒体的镜头对准舞台,这里正在直播“‘南海之约’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作为入藏仪式“主角”,7万余件捐赠文物成为现场观众及专家的热议焦点。据了解,首批入藏的文物中包括南海出水陶瓷及陶瓷残片标本、金属器等多种类别的文物。对于其中的10件青白釉瓷器,收藏家魏希望说,当年是在未经过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动用了原本计划用来买房子的钱,此后有人高价收购也被他断然拒绝。多年的时间与心血让魏希望积攒下了这一件件藏品。“国家的南海战略以及海南省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鼓舞人心。我想,把东西捐出来,让大家都能在博物馆里一睹这些文物风采才能体现它们真正的价值。

  这批文物在文化、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国家南海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书记兼副主任张威的肯定。张威说:“今天看到这批文物感到很震撼。从事水下考古多年,但很多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说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丝瓷之路,因为陶瓷器是当时的主要贸易产品之一,南海海域的出水瓷器是这批捐赠文物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契合着海上丝路的主题。国家南海博物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瓷器以及中国的文化是如何被传播到海外的。

  活动现场还播放了京琼两地民众的街采视频,大家纷纷表示对国家南海博物馆的开幕翘首以待。“希望馆内可以有更多实物和图像化的元素。”视频中一位北京市民说道。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我们要努力让博物馆里珍藏的信息和资源‘活’起来。国家南海博物馆内计划设置多个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除了精心展示,每个陈列和展览都可以考虑出版相应的图册,一种可以设计得精美、厚重,供学术研究使用;另一种可以根据展览内容设计成通俗的小册子,让普通公众便于阅读。同时博物馆还要抽取相应的文化元素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国家南海博物馆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董琦说。

  围绕着“‘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国家南海博物馆故事”的主题,董琦、张威现场展开交流。在张威看来,汲取全世界多地的沉船博物馆经验,国家南海博物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水下考古的神秘感,同时,依托博物馆傍水而建的优势,以潜水等多种方式增加参观时的趣味性。

  省文体厅厅长丁晖在现场透露,国家南海博物馆正积极与三沙市对接,要让大家在进入国家南海博物馆以后,能够看到在别处看不到的“精彩”。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