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26.12.2015  13:12
“南海I号”: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 海口网
“南海I号”: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 海口网
“南海I号”: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 海口网
“南海I号”: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博物馆里似如船结构的建筑。

数量众多的铜钱。

  海口网记者陈五男

  在海陵岛南海I号大道西,一座建筑十分引人注目,看上去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19日下午,海南丝路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以宋代沉船南海I号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的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讲解员介绍,“南海I号”的发现,说起来算是一个意外“惊喜”。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国家文物局将它命名为“南海1号”。

  水下考古队对“南海I号”进行8次考古调查、勘探,确认该船沉没于海面以下24米,残存长度30.4米,宽约9.8米,船身被1—1.5米的淤泥覆盖,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载文物最多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被誉为“海上敦煌”。随着“南海1号”成功入驻“水晶宫”和全面发掘保护工作的正式启动,其也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

  目前,展览区主要展示“南海1号”全面发掘以来出水文物中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金器造型精美,做工精细,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漆器造型别致、纹饰典雅至今仍光彩夺目;宋代著名窑口的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真实反映了宋代时期造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还有数量众多的铜钱、银锭以及大宗货物交易使用的金箔。无不彰显宋代海洋贸易的繁荣。

  目前古船上层淤泥基本清理完毕,船头和两侧的松木船已经露出“真容”。据讲解员介绍,“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在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避开海陵岛高温潮湿季节,其他时间以保护工作为主。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将陆续有更多海上丝绸之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

  (海口网12月26日讯)

纹饰精美的金饰。

纹饰精美的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