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复原60万年前“南京姑娘”:眼窝深凹(图)

19.07.2014  22:17

 骨骼补全。
肌肉模拟。
 面部复原。
栽种毛发。
  最终复原面部效果图。图片由李俊提供

  1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里,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重见天日”。距今约60万年前的“南京祖先”到底是啥模样?和现在的南京人像不像呢?今年5月份,正在建设中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将其中一块女性头骨送往北京,经过我国古生物专家、刑侦专家的“妙手回春”,这位约60万岁“高龄”的南京“潘西”终于露出“真容”。昨日,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发布这张面相图,这名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的60万年前的“南京姑娘”,立即引起众粉丝围观、评论。

   看看“资深美女”长啥样

  该博物馆总策划李俊介绍说,这次“幸运”得以复原的1号女性头骨,保存比较完整,有顶骨、额骨、左眼眶及部分面颊、鼻骨和枕骨等。据李俊介绍,他们在结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建军老师,中国刑警学院教授、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的复原成果上,将这位“潘西”的肌肉、面部、骨骼最终呈现出来。毛发这部分的复原,则找了国内一家公司进行硅橡胶造型以及栽毛发。

   眼睛大大有点“”:

   比“北方人”骨骼纤细小巧

  在此前网络上公布了复原图之后,这位“潘西”就引发了无数网友们的大讨论。有人觉得她眼睛大大,特别萌;有人觉得她和现在的南京“潘西”们很相似,一点也不像生活在那么久远的时候。

  在上世纪90年代,张建军老师参与复原的“北京猿人”也是一位女性,而且她的年龄和我们的“高龄潘西”差不多。“我觉得她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张建军告诉记者,他认为,“南京直立人”的骨骼纤细、小巧,给人的感觉比较瘦。而“北京猿人”的骨骼粗大。这些差异,竟与现代中国南、北方女性身材差异“不谋而合”。

  赵成文教授坦言,“毕竟这个‘南京直立人’距今已经很久了,她是否一直生活在南京没法定论,所以网友认为像南京姑娘,也算是个巧合吧。”而之所以会给“高龄潘西”一双萌萌的大眼睛,主要还是因为头骨上眼眶的部分比较大。

   南京“潘西”有个高鼻梁:

   也许当时比现在寒冷干旱

  对于“南京直立人”的研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生长在南京的“潘西”,居然有个高鼻梁。

  当时对于“高鼻梁”,古生物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有专家认为,这是和西方古人类杂交后基因交流的结果,这位“潘西”居然是个“混血儿”!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则认为,很有可能是为了适应当时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而形成的独特的生理特征。对此,记者也特地向张建军进行了求证。“关于‘高鼻梁’,我们在复原时也发现了,她的鼻骨的确很高,这点和黄种人的确是有差异。”张建军表示,至于为什么会有“高鼻梁”,在复原时无从知晓。不光有个“高鼻梁”,“南京直立人”的头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比较饱满。“这点和‘北京猿人’并不一样。

   丰唇”最终改“薄唇”:

   古人类嘴唇功能比较单一

  对于之前他所公布的复原照片,赵成文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小细节。“在我最初完成的复原图上,她的嘴唇被我画得比较厚。”但是在翻看一些古生物资料后,赵成文觉得不对。他认为,那个时候的古人类,嘴唇的唯一作用就是吃东西。到了后来,人类进一步进化,嘴的作用不光用来吃东西,还可以亲吻,于是变得厚起来。“所以你可以看到,我最终公布的图片上,她的嘴唇是很薄的,我觉得这样更合理。

  不光是在嘴唇上“推敲”,在体毛上,赵成文也经过了一番考虑。“我原来觉得,那个时候的古人类,应该还处于原始和现代的过渡阶段,可能会有部分体毛。但是因为想到如果画上毛,人们还是觉得这不能算是人类,所以最终也放弃了。”通过翻看一些专业资料,赵成文认为,那个时候的古人类应该是耳朵大、眼睛大、鼻孔大、嘴唇薄,皮肤并不白,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他的“复原图”才最终完成。(  记者 朱姝)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