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十五)

08.09.2016  21:09

  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十五)

 

临高县中医院女医护:    风雨中,那群守护生命的天使   

    候选医护:临高县中医院女医护

 

  推荐人(单位):海南省卫生计生委

  投票编号:  3043

 

  ■  本报记者  计思佳  李佳飞

  见习记者  陈嘉博

 

  前不久,台风“电母”让临高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灾,洪水中展现出的一幕幕温情的画面让人们动容。风雨中,吴冬梅等4名临高县中医院医护工作人员怀着身孕,有人甚至还冒着随时可能分娩的风险,在医院坚守岗位为孕妇接生。

  8月18日,下了一整夜暴雨后的临高全部被淹在洪水中,整座城市都没有电和手机信号。坚持要来医院上班的临高县中医院妇产科助产师吴冬梅让家人十分担忧。

  “你自己也是孕妇,都快生了,还整天想着为别人接生。这么深的水还要去医院,是不是疯了?”上午,看到怀孕9个月的吴冬梅像往常一样推着电动车要去上班,她的丈夫和公婆都忍不住阻拦。

  骑车到距离医院200米的地方时,吴冬梅发现马路变成了汪洋。“你要是走过去估计两条命都没了,水都要淹到脖子那里了。”本想蹚水过去的吴冬梅,被附近的路人拦下,医院负责人此时也打来电话让她在家休息。但是,当天下午2时,发现水已经退了的吴冬梅又来到医院工作。

  穿上护士服后,吴冬梅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当时,医院的地面上都是淤泥和水渍,人走在上面双脚常常要打滑。打针、观察、送病人……吴冬梅挺着肚子小心翼翼地在病房和产房之间来回奔跑。

  “因为临高县人民医院被淹了,病人进不去,19日晚上到中医院的孕妇特别多。”当天晚上,吴冬梅熬通宵接生了3个“洪水宝宝”。

  8月20日,刚忙完手头工作的吴冬梅,突然觉得肚子痛,满脸冒虚汗。她赶紧让医生给自己做了检查,确认只是劳累紧张过度,并无大碍后,她安心收拾东西回了家。

  除了吴冬梅,临高县中医院的医护人员王贞、曾洪珊、徐利雅也是孕妇,分别怀有2个月、7个月和6个多月身孕。洪水期间,身为孕妇的她们,坚守在岗位上,为了病患熬夜挺着肚子辛苦忙碌着。

  王贞的家距离医院只有500米。洪水期间,她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守在医院岗位上,一起蹚水搬设备、联系救灾物资。连续两个晚上,王贞都没有回家,困了就在办公室拼凳子眯上一会。医院当时没有水和食物,她就跟着同事一起喝白粥。

  8月26日下午,记者见到王贞时,她因为劳累过度,声音沙哑,一脸疲惫,“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反胃很严重。我刚到海口的医院检查回来,现在已经采取保胎措施,目前没有大碍。”王贞说。

  8月18日夜里,23岁的徐利雅在下班途中,因为积水太深,脚底一滑差点跌倒。当时,她吓出了一身冷汗,根本不敢跟家里说。第二天一大早,徐利雅又不顾丈夫和婆婆的劝阻,蹚水到医院继续上班。

  “熬夜对身体不好,这么拼命工作不怕伤到孩子,留下终身遗憾吗?”面对记者的提问,4位女医护人员都表示,医院病患太多,人手不够,上通宵大夜班对于怀孕的医生护士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8月19日,医院有位护士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领导询问正在家休息的曾洪珊能否过来顶一下班?曾洪珊立刻就让丈夫开车把自己送到医院。一路上,丈夫多次劝说曾洪珊要为孩子着想,不要去了,但最后仍然拗不过她。

  “医院妇产科人手不够,大家经常都在超负荷工作。我过去就能给别的同事分担一些压力。”曾洪珊说,这么多年,同事都是互相体谅着走过来的。

  “医院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很有安全感。再说,孕妇也应该适当活动,平时查房、打针就当作是产前锻炼了。”快人快语的吴冬梅笑着说,她生第一胎时,一直都在正常上班。一天晚上,吴冬梅下班回家后发现羊水破了,又赶紧让丈夫将她送到医院。进手术室不到半小时,孩子就出生了。

  “不少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到临盆那个月。”临高县中医院总护士长王赛珊说,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允许她们在最危险的时刻放下病人临阵脱逃,一定要坚守到底。   

 

吴惠慈:患者心中的“大哥

 

        候选医护:吴惠慈琼海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推荐人(单位):琼海市中医院

  投票编号:  3044

 

  ■  见习记者  邓钰

 

  “吴哥,你看我的情况严重吗?”在琼海市中医院普外科的候诊室,一名患者焦急地给科室主任医师吴惠慈递上病历。吴惠慈阅读病历后,拍拍患者的肩宽慰道:“别担心,吃点排石的药就没事了。

  吴惠慈在琼海已经工作了十余年。靠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他成了众多患者心中可靠的大哥。

  吴惠慈1991年从医学院毕业在老家陕西汉中开始行医,2002年作为引进专家来到琼海市中医院工作。来到琼海后,吴惠慈成了科室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他在主持开展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外科手术的同时,为科室培养了一支成熟高效的医护队伍。

  除了医术了得,吴惠慈贴心的服务在患者中也是有口皆碑的。普外科候诊室的白墙上挂满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旗上书写着“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和“大医者医德医术兼备也”等词语。这些锦旗背后凝聚着患者的满腔感谢。

  行医过程中,吴惠慈十分注重培养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在每次问诊时,他都会仔细询问,碰到情绪激动的病人,便通过拍肩膀和握手之类的身体动作安抚病人。一次,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患上疝气来到医院就诊,在检查中过于紧张控制不住尿意,鲜黄的尿液喷了吴惠慈一身。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局促不安地不住道歉。吴惠慈马上笑着安慰他们,并讲了一些笑话,平复孩子紧张的心情。

  问诊后,吴惠慈还会向每位患者送上一张名片,欢迎他们致电咨询。他的电话从不关机,以确保能第一时间接到患者的电话。由于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吴惠慈几乎和每位患者都成了朋友。

  大约十年前,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由于腹腔长了足球大小的肿瘤,从潭门来到琼海市中医院求医。初到医院的时候,她十分悲观消极,甚至嘱咐家人尽早准备后事。经过细致的检查和诊疗,吴惠慈判定肿瘤切除后,患者有极大的康复希望。重新燃起希望的老人和家属,听到这个诊断后在病房里抱头痛哭。

  “看病最重要的是要燃起患者的求生意志。”吴惠慈回忆,术前,他每天都要来病房和老人谈心,鼓励她坚定信念对抗病魔。“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吴惠慈对老人说。

  到了手术这天,吴惠慈还不忘拉着老人的手为她鼓劲。切除重达十余斤的肿瘤之后,再加上术后的精心护理,老人很快便康复出院了。

  现在,老人依然身板硬朗,思维清晰,一家人都和吴惠慈交上了朋友。“我经常打电话询问阿婆的身体情况,她的家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先来咨询我的意见。”吴惠慈乐呵呵地说,患者都是真诚善良的人,只要以心换心,贴心服务,就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吴惠慈的办公室里有两个大书柜,摆满了自费购买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和最前沿的医学理论书籍。尽管经常连轴转,吴惠慈还是常常想方设法抽空阅读医学书籍、观摩国内外医学名家的手术视频。他表示,“只有不断学习总结,精炼技术,才能找到让患者创伤最小、恢复最快、最省钱的治疗方案。

  扎根琼海十余年,吴惠慈笑称和患者间的信任和友谊让自己很有归属感。“我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琼海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这块土地继续为患者服务,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灿烂笑容。”吴惠慈说。

 

秦喜:乡村卫生院里的“学霸” 

 

    候选医护:秦喜定安县龙河卫生院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定安县卫生局

 投票编号:  3045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特约记者  司玉  通讯员  黄祥

 

  在定安县龙河镇上,提起秦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初出茅庐业务并不熟练的护士,到现在的定安县龙河卫生院护士长,秦喜用8年的时光完成了一位温柔的白衣天使在业务上的蜕变。

  “秦喜有很多优点,但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她的好学上进。”龙河卫生院院长韦杰说,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汇来形容,秦喜就是名“学霸”。

  2008年,秦喜刚开始到龙河卫生院工作时并不顺利,“那时我忽然发现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实际上的应用有比较大的差别。

  和现在宽敞的医疗环境不同,那时的龙河卫生院还在一排低矮的平房里。老房子采光不好,来看病的村民却不少,诊室被围得水泄不通。几名护士常常手里的活还没干完,别的病号就在催了。最让秦喜头疼的是,人一多,手忙脚乱之下,业务不太熟悉的她更容易出错了。有些村民因此会大声呵斥她,“业务这么不熟练,你是怎么当上护士的?

  受到刺激的秦喜,自此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此后,秦喜开启了“学霸模式”——上完白天的班,就伴着夜晚的灯光读书,双眼熬得通红;上完夜班,就利用白天时间看视频,反复学习实践操作。此外,只要一有培训机会,秦喜就争取到省级三甲医院学习进修。

  在不懈的努力下,刚开始只有中专学历的秦喜通过自学考试,到海南医学院学习护理学专业,随后还获得了护理师资格证书。娴熟的护理技能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秦喜获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肯定。2011年,秦喜当上龙河卫生院护士长后,仍在继续刻苦学习。

  今年8月初,秦喜参加了全省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中社区护理个人单项比赛。在定安县各乡镇参赛的近百名护理人员的比拼中,秦喜脱颖而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片区赛。接下来,秦喜代表定安县参加由琼海、万宁、定安、屯昌、陵水等五个市县组成的琼海片区比赛,同其他的选手同台竞技。

  “做护士这行,不能单靠个人单枪匹马战斗。很多时候的抢救,需要多个护士协作完成。”秦喜表示,通过团队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2013年,21岁的王尖到龙河卫生院当护士。刚开始工作的她,因为技术不熟练经常被病人呵斥后,就哭着想离开卫生院。“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样子。其实,这个姑娘性格热情而且实干肯学,十分适合干这行。”看准了这棵“苗子”,秦喜决定要帮王尖提升业务坚持到底。

  自此,只要有病号来就诊,秦喜都把王尖带在身边,告诉她怎么扎针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怎么才能更快更熟练地配药用药……

  数月之后,王尖的工作技能突飞猛进,而她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她告诉记者,“要不是有秦姐,我可能早就离开这行了。我现在深刻地体会到:付出和奉献是一种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