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升级县级医院服务,缓解看病难 不当“夹心层”,县医院也要治大病

24.06.2016  13:17

国家卫计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升级县级医院服务,缓解看病难   

不当“夹心层”,县医院也要治大病   

 

 ■  本报记者  马珂

  平时,不少患者习惯大病去三甲医院、小病就在家门口社区或村镇卫生室解决。而夹在中间的县级医院往往“不上不下”,处境尴尬。

  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县级医院必须具备的服务能力以及下一步的提升目标。不少原来只有三甲医院才能解决的疾病,现在也进入了县级医院的服务标准内,被业内人士视为“要抢大医院饭碗”的迹象。

  国家卫计委为何要如此高标准地规定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目前我省的县级医院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新标准“委以重任”,县医院也要治大病

 

  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县级医院必须具备的服务能力以及下一步的提升目标。

  据海南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通知》要求县医院能够满足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相关专科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以及常见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和镇痛治疗的需要。很多以前大家认为只能在三甲医院解决的疾病,如癌症根治手术、颅脑损伤手术、肢(指、趾)再植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静脉起搏技术、安装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置换等技术,都将成为县级医院必须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

  以关注度较高的儿科为例,此次出台的基本标准,就要求县级医院具备儿科(含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见急危重症的急诊规范处置;对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哮喘、手足口病、急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甲亢、甲减、糖尿病、心肌炎的规范化诊疗,以及小儿出血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等。

  “以上这些差不多是三甲医院的基本配置要求,在一些偏远省市,省级医院都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采访中,一位县级医院的医生表示,这么高的要求需要主管机构和院方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海南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大多未达标

 

  告别了“老旧破”的过去,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09年异地重建,新医院大楼投入使用。

  “肿瘤治不了、创伤骨科手术做不了、颅脑等外科手术做不了……急重病人只能转诊或直接去三亚、海口看病。”新大楼的启用,并没有让陵水人民医院院长蔡雄觉得轻松。

  “因为缺乏人才,我们现在科室建设都不健全,好几个科室都面临人才断档的问题。”蔡雄说,以儿科为例,儿科主任每天要看100多个孩子,目前两位副主任医师中,一位因为身体不好处于半休假状态。

  据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新医改开展5年来,县级医院硬件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已有9家市(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异地重建,其它的都在原址上进行了扩建。其中,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保亭县人民医院还分别托管给同济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管理。

  “从服务能力来看,除了文昌市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等少数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水平基本达标外,我省大部分县级医院科室建设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省内仍有县级医院只设置了内外妇儿科,没有进行细分,有的医院还没有正式的儿科。县域内老百姓大病扎堆海口、三亚大型医院就医的现象仍然普遍。

 

  强化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按照《通知》要求,不少原来只有三甲医院才能解决的疾病,现在也进入了县级医院的服务标准内。

  “县级医院能力提升了,可以有效分流患者,让患者不再扎堆三甲医院。”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后,可分担一些三甲医院的治疗压力,让大医院可以着重进行重症科研和教学,实现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了解,日前,我省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县级综合医院开展自评工作,并形成自评报告。自评工作需对照《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逐项进行。我省将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另外,省卫计委还要求各县级医院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对口帮扶、托管等手段,以及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上派人员进修等措施,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及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