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5年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

04.05.2015  12:12

      原标题: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家门口就治好病

      省卫计委日前发布《2015年海南省医疗管理工作要点》,今年诸多医改新亮点浮出水面:全省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缩短平均住院日,开展急慢分治;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完善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推进远程会诊应用,使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资源……

      改善群 众就医体验

      根据《工作要点》,进一步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诊疗环境。进一步细化优化诊室布局,做到标识醒目、环境整洁、禁止吸烟、便民服务具体。

      积极推进智慧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推进预约诊疗,实现分时预约、诊间付费。推进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未来医院”服务模式。

      深入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工作。依据《海南省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实施方案(试行)》,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工作。

      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合理安排出诊医师数量、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有条件的医院要推行日间手术,缩短平均住院日,开展急慢分治。

      依托信息技术支持,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多途径引导患者就诊。创造条件提供检查检验各种结果的信息查询。

      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为患者创造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

      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加强护理力量,落实落细优质护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覆盖面。综合医院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专科医院开展≥60%。

      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积极推广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落实患者安全措施,实现诚信诊疗收费。

      开展下乡巡回医疗义诊活动。积极开展下乡义诊等活动,贴近社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送医送药上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开展特色健康小屋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舒适、全时段的医疗服务,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建设“无红包”医院。落实医患双方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倡导建立“无红包”医院。

      建设“无输液”门诊。加强医院门诊“三素一汤”监管,合理用药,倡导建设“无输液”门诊。

      推进医疗 工作同质化

      《工作要点》指出,创新医院评审评鉴工作。加强内审员和评审专家培训工作。创新医院评审评鉴工作程序,形成“专家评审前指导、第三方评审和行政复核”的“三步走”医院评审模式。启动三级综合医院国标评审工作。制定专科医院等级标准,启动专科医院评审试点工作。

      继续开展第三方媒体评价。继续委托媒体等第三方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和暗访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包括公立医院院长考核与评价、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考核与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对口支援与远程会诊工作考核与评价等。

      推进重大 政策研究落实

      《工作要点》明确,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核报核销工作,建立部门间联席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应急救助基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进一步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完善海南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探索实行备案管理、区域注册,以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人才充分有序流动。

      科学编制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紧扣公立医院改革、海南国际旅游岛、健康产业政策和海南实际,编制《海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指导各市县“十三五”期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编制。

      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引导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推进医联体和医院集团建设,推动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医联体,医院集团建设,进一步落实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