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呼吁男女错龄入学 海南民众怎么看

27.05.2014  17:48

      原标题:北大教授呼吁男女错龄入学专家建议可弹性入学

      男孩晚入学,女孩早入学?错龄上学的入学烦恼

      “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2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建议女童可在6至7岁入学;男童可在7至8岁入学。什么都是大一统,就是扼杀中国人的创造力。现在大学招生女生普遍高分于男生,需反思。”近日,北大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呼吁男女学童错龄入学。

      微博一发,引来社会广泛热议,尤其是孩童的家长。近年来,对适龄儿童入学早晚问题的关注,让不少海南的家长们增添了一份“入学的烦恼”,也多了份忧心,男女孩童错龄入学好还是不好?北大教授的建议合不合理,可不可行呢?本报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男孩危机”是危言耸听还是客观事实

      错龄入学提议的背后,是社会一部分人士对当前男孩学业不如女孩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我女儿现在小学六年级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校班干部大多是女生。”在海口港务局工作的市民王先军告诉记者,“小学老师也喜欢女生当干部,她们更自律,更听话,语言表达力也更好。”

      “男孩子一开始上学往往调皮,坐不住,纪律性和自控力确实不如女生,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男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能赶得上女孩子。”“我的班级有个男学生,是班上最小的,他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淘气,到小学后还是好动,总让老师头疼,可是读到三年级,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坐得住了、学习积极主动了,成绩也上去了,还当上了班干部。”……这是记者近日在走访调查中,家长和教师们给出的说法。

      “男孩危机”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客观事实?为此,记者又对海南部分中学进行抽样调查。例如,海南中学初中部2013年秋季招生录取名单中,总录取人数204人,其中女生77人,占37.75%;男生127人,占62.25%;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年录取生名单中,共录取499人,其中男生225人,占45.09%;女生274人,占54.91%。有专家指出,男孩危机并没有在重点中学的招生比例中得到体现。

      男孩危机的起因如何?早在1999年,国外期刊《发育神经心理学》中《正常儿童脑电图相干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文中就有提到,“一项规模较大的大脑研究发现,男生与女生在大脑发展顺序上不同,女生大脑中掌管语言和精细动作的区域比男生早熟6年,而男生大脑中掌管目标和空间记忆的区域比女生早熟4年。该研究认为,男女生大脑中负责语言、空间记忆、运动协调及与别人相处能力的发展是不同顺序、不同时间、不同进度的。因此,如果学校不考虑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使用单一的评价制度来考察男女儿童,就有可能无法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以适合其身份发展规律的方式开始学习。

      男女错龄入学有利有弊

      调查中,记者发现,社会对错龄入学的评价褒贬不一。

      “我比较赞成错龄入学,我儿子6岁上小学,学东西比同龄女孩慢,上课也不积极,我现在天天操心,早知道就让他晚两年上学。”三亚市民刘欣女士告诉记者。“我还是不赞成让男孩晚入学,一方面男孩入学晚了,毕业就业也会晚,如果要读研究生或是博士,年龄就更大了。另一方面,男孩晚入学两年,这错开的两年空档期如何衔接?”海口市民吴新童这样反问。

      在海南电视台工作的赵宇瑛告诉记者,“为人父母的都会特别关注小孩子的入学问题,错龄入学的提法不错,作为女孩的家长,我比较关心吴必虎教授的建议有没有科学理论依据和客观数据支撑,错龄入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何,有没有相关试点学校进行这类的实践?”

      “不是所有的女生都学得快,也不是所有的男生都发育慢。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我的学生中有入学早的聪明男生,也有慢熟的后进女生。孩子发育快慢,入学早晚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自身的个体素质、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的综合影响。”海口市山高幼儿园园长马小玲坦言。

      专家建议弹性入学,重建评价体系

      马小玲认为,男孩晚入学,女孩早入学,这样的提法过于一刀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的这几年。针对“男孩危机”,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弹性化和人性化,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男女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在美国,家长或监护人可以在5到7岁之间自由选择儿童进入小学的年龄。

      马小玲也告诉记者,随着儿童身心发育、营养状况的改善,政府在儿童入学年限的规定上也有相应调整,从200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中规定的年满6周岁入学,到2010年《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中提出的“在新学年开学之日后两个月内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的,学校核实后应当准予入学”。

      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琼台师专教育学专业的庄小满教授认为,错龄入学对男女生入学年龄作出硬性规定,意义不大。不同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性格,女孩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的合群性和性格柔韧性,更加适合当前的学校评价制度。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在韩国和西方国家,传统的评价制度都更有利于女孩角色成长。对此,澳大利亚的经验是男女分校,统一评价体系。当前男女分校在中国不太可行,我们需要承认男孩和女孩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建议学校针对男孩性别特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更多地考察男孩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男孩子长成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