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创新扶贫模式建文明生态村 助145个贫困村脱贫

06.06.2014  14:03
   

4日上午,在秀英区偏远的东山镇永华村委会昌尾村,记者见两座20多米高的新建水塔耸立村中,一座供全村人畜饮水,一座用于农业灌溉种植蔬菜。“这是扶贫工作给我们全村带来的实惠,也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永华村党支部书记黄基东说道。

从去年9月开始,我市贫困村帮扶工作以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台阶,科学发展见成效”的目标,努力将机关优势资源转化为农村发展资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帮扶村庄发生了新变化。

增强贫困村战斗堡垒作用

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我市各帮扶单位能够充分利用机关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党务知识培训和实用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办公场所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开展组织建设和文明生活的阵地。全市35个机关单位通过筹措资金,为帮扶村修建会议室、文体活动室、科普活动室和配套相关设备。如市发改委投入50万元帮助帮扶单位昌儒村建设文化室和村民休闲活动场所;海口警备区投入30余万元为昌文村新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等。

办实事促贫困村经济长远发展

各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情况,以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在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到2015年末,力争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63元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各结对帮扶单位通过扶持帮扶的贫困村建设各种种养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有效推动帮扶村发展经济。

市委办公厅多方筹措资金为帮扶点扬丰村发展产业,与正大集团合作建设扬丰村肉鸡养殖项目,预计每年人均增收879元。与柏盈兰花公司合作建设兰花基地,预计每人年均增收9069元;还建设黑山羊养殖、稻菜轮作种植、槟榔种植等项目,预计每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市政府办公厅的七水一村帮扶点,通过企业出资,农民入股分红的合作方式,建设规模的养鸡场,让农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今后将形成推动贫困村发展合力

我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145个贫困村庄基本脱贫,并逐步建成文明生态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村党建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要继续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加快海口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下一步将加强市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