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防办为农业生产支招:选作物变灌溉调结构

30.06.2015  15:40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省或将继续面临持续高温的天气,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虽能缓解旱情,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还必须做好既要抗旱又要防汛的准备。”在今天下午省三防办召开的干旱灾区农业生产研讨会上,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台风“鲸鱼”降水缓解了旱情,但我省抗旱工作仍任重道远,而如何在旱情持续的情况下为我省农业生产支招,则是此次研讨会的重点。

  据省农垦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重点抗旱区域仍集中在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橡胶、甘蔗、槟榔、香蕉、茶叶等经济作物均不同程度受灾,同时晚稻的播种也受到影响。据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由于及时组织农机服务队对农作物进行收割,我省目前水稻收获顺利,受干旱和大规模降水影响,受旱较严重、产量缩水的集中在常年瓜菜及经济作物,特别是刚开展种植的香蕉等作物,将有可能出现绝收的情况。

  问题出现了,应该如何解决?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宏良表示,选种新作物、改变灌溉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新技术都是目前可行的办法,而推广节水灌溉和保水技术,将是其中的重点。“农业厅已赴昌江等地实地调研经济作物的现状,在干旱持续严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或将推广香蕉和种桑养蚕减少损失。”王宏良表示,而橡胶、槟榔等耐旱作物在未来可能出现降雨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减产。

  同时,省农业厅也正与热科院、海南省农科院和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学习外地经验,推广节水灌溉。海南省农机推广中心研究员符斋表示,通过推广耕地整理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种植技术、膜下滴灌模式、水肥一体化调控等方法,能够将受旱地区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抗旱目的。“除了节水,目前急需推广的还有保水蓄水技术。”符斋说,虽然未来一个月可能有降雨过程,但区域性非常明显,如何将局部降雨变成有效蓄水,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制剂保水技术、地膜秸秆覆盖保水、减免耕保水技术和集雨蓄水灌溉等方法来实现,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农民的抗旱防汛防涝意识。

  据了解,通过使用保水剂等生物化学制剂,能够缓慢释放水分长达3个月,有效缓解旱情,且目前技术已发展成熟,正在向农户推广。王宏良说,省农业厅还将派出4个工作小组奔赴受旱严重市县,指导抗旱工作的同时推广新技术,结合灌区科学供水,实现农业生产科学抗旱,并在未来提高我省农业抗旱能力。(记者 刘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