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融合创新看琼海

13.06.2014  13:27

      原标题:融合创新看琼海

      农旅结合区域融合文化融入

      游客在琼海龙寿洋田野公园观光游玩。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茂摄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去年琼海“三不一就”新型城镇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保有原有势头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在琼海市委、市政府的主导规划下,“融合”成为相关产业继续发展的一大主调。通过创新农旅融合方式、增强区域融合以及把文化要素融入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农旅融合展现新模式

      在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的嘉积礼都村片区,前来旅游的人们经常被“乡村兰情”这个诗意的名字吸引。他们循着路标走近一处宽阔的地带,发现这其实是一处兰花种植基地。45亩宽的大棚里,不同品类的兰花,红得透紫,黄得似火,引得游人争相拍照和询价。

      正在棚内管理兰花的李昭鑫介绍,这一基地由礼都村的利群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共有6人,大家按投入比例分成。

      “当初我们开始建设基地硬件时,政府扶持我们的资金占总投入的80%。”李昭鑫说,现在基地里共有11万多株兰花,供应市场已经扩展到北上广等地。兰花按品次分为1.5元/朵—4.5元/朵,以中间价3元/朵、一株数朵算,每收获一批总收入可达上百万元。

      离“乡村兰情”不远的地方,就是“私家菜园”。这块占地60亩的菜园被分成600份,由当地农民出租给游客,后者出一笔租金可自种自采,也可让农民代种自己收割,但须交一定的管理费。

      “我的地已经被游客给订满了。”在菜地旁经营“龙寿传说”咖啡屋的老板周学奋说,他在做咖啡生意的同时,也从当地村民小组租了3亩私家菜地转给市民种植,并雇用当地农民进行管理。他介绍,每年他支付给村民小组的租金最低也达到每亩2000元,而在此之前村民小组的每亩租金收入仅为300元到500元。利用业余时间管理的农民将从每分地获得200元至300元的管理费(工资)。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表示,作为琼海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的代表,龙寿洋的农业基地模式让农副产品产生附加值,拓宽了农村内部的增收渠道,逐步引导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