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便民的城中村转型

18.10.2015  13:20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顽疾,但在厦门却有一个城中村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在村内的五街十八巷中随处可见美丽景象——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文艺渔村”的厦门曾厝垵。9月27日,海口文明观摩团来到曾厝垵了解学习破落城中村是如何蜕变成最文艺渔村。( 见海口网报道

  厦门曾厝垵从一个小渔村成功转型为最文艺的城中村。曾经破落的城中村已改头换面,蚊虫肆虐的时代走向末路,城中村迎来了文明、卫生的时代。

  转型最大的创新经验是采用政府引导、基层社区自治的模式。转型前,曾厝垵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积下了不少问题:小客栈、大排档等违章建不断增加、假日道路就“行不通”、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不管是村民自发成立护村队,与来自街道、公安、协警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巡查队,还是制定《曾厝垵文创村自治公约》,都是动员村民参与建设实践的好举措。

  曾厝垵转型的另一大亮点在将闽南的本地特色结合多元的新文化,而非全部“换血”,这让它更为规整、大方。在治理过程中,曾厝垵保留了古厝、村巷和当年华侨大量建造的红砖古厝及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这些特色的渔村文化为曾厝垵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清新文艺的风格,吸引了大批师生和青年来到这里用音乐记录曾厝垵一切,而聚集在海滨一隅的各式小吃、风情民俗和特色酒吧也吸引了各地游客,带动了本地的经济。

  转型并非一劳永逸,更多是体现在日常管理上。曾厝垵的联合巡查队,每日巡查治安和卫生,对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劝导、教育。文明、卫生的改变正是靠着村民们的不断坚持,曾厝垵才得以顺利转型。

  这一次便民利民城中村的文艺转型离不开双创的建设,离不开各个基层单位的努力,更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曾厝垵这次利民便民的城中村转型,也给我们建设海口家园树立一个榜样,“双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需要每一个人参与,需要每一个人给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