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信社探索创新之路 助企业一步对接互联网

08.06.2015  18:51

      原标题:海南省农信社探索贴近本地实际的创新之路

      为互联网金融添上海南色彩

      海南福源灏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门负责人陈少波,是最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比较深刻感受的人之一。“‘银商伙伴’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远远不止是帮我们解决融资问题,而是给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现成的B2B平台,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他说,在这个平台上,中小企业营销中最重要的销量、渠道、收款等情况都可以实时掌握,提升了运营和财务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支持下,福源灏的省外市场不断扩大,正成长为我省进口葡萄酒代理的龙头企业。而它仅是海南省农信社下属的海口农商银行从本地特色出发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受益者之一。当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的出现是否会革传统行业命的时候,海口农商银行在服务本地中小企业、“三农”领域发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新“蓝海”:向实体经济注入互联网金融创新,助力中小企业整合资源,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嵌入性,初步描绘出了一块无比巨大的市场蛋糕的雏形。

      助企业一步对接互联网

      贴近本地需求找到“互联网+金融”结合点

      在海南,中小企业占市场主体的九成,它们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少、可抵押能力弱、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往往处于十分复杂的生存发展环境中,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快速成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怎么在海南把“互联网+金融”做好?曾是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前海南省农信社首席信息官、现任海口农商银行行长吴敏认为,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之路,打破从金融业务本身来思考设计产品的传统思路,变为从海南广大的潜在金融客户的需求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我们也可以照做P2P产品,但跟大型商业银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没有优势。”吴敏说:“作为海南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我们的优势在于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地方,把金融的触角更深地扎进这块土地里,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自然就会拥有更优质的客户、更广阔的市场。”

      与金融服务需求结合最紧密的管理要素是资金流,资金流联接着整条供应链。海口农商银行抓住制约海南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关键需求,推出了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农业、流通业B2B互联网电商平台“银商伙伴”。

      扎根海南22年的裕祥隆公司用上“银商伙伴”后,所有供应商的订单、收款、物流等信息全部统一到“银商伙伴”,公司总经理刘海城不再为6000多个销售商的管理头痛,他现在准备把对账会计从10多个至少减少二三个,把更多力量用于发展业务。而对于裕祥隆的上下游客户来说,与裕祥隆的现金往来数据全部纳入了海口农商银行的信用评估体系,根据这些数据在“银商伙伴”平台上就可以申请获得贷款用于向上游的订货,打破了抵押物门槛限制,融资更加便捷。

      “银行做B2B产品,有人可能觉得我们‘不务正业’,但这其实可能正是我们的巨大机会。”吴敏表示,这个平台可以发挥互联网的共享、规模、安全优势,让海南为数众多的传统企业一步、简单跨入移动互联网电商时代,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经营更具活力,更有可能实现超常规成长。

      据了解,这种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改造传统行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认可。“银商伙伴”自去年10月上线以来,已有15个行业,70个核心企业加入,交易额累计超2000万元,上线商品近3000种。

      用科技推动普惠金融

      筑牢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根基

      坐在家里,在手机银行上输入借款3万元,不到一分钟,钱就转到自己银行卡里了。让海口永兴镇瓜菜种植户陈女士如此惬意的,是海南省农信社的“一小通”循环贷。根据以前“一小通”贷款的信用记录,她轻松地获得了5万元的授信额度,10年有效,用钱时就贷,有钱时就还,不用钱时不算利息。陈女士已先后两次通过电话银行领取贷款,总额达4万元。

      “一小通”农户小额贷款以成功创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海南模式”而闻名。如今,“一小通”循环贷实现了农户小额信贷的互联网“升级版”,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小额贷款和基本金融服务的普及能力和普惠程度。

      “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推动金融普惠,比如服务多而散的中小企业、‘三农’客户等,人工、设备成本投入较高,从成本收益分析,很多商业银行主动放弃了这些难啃的骨头。”吴敏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效降低了普惠成本,成为推动金融普惠的重要动力。

      在海口市三门坡镇龙鳞村,村民唐吉取钱不用再到镇上,在家门口的农信社小额支付便民服务点,在EPOS机上刷卡,就能享受到足不出村实现存、取款,这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农信社小额贷款支持下,龙鳞村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游,每年增收100多万元,农信社在该村的业务规模也成倍增长。

      “坚持科技引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把金融和科技结合起来,有助于打破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高门槛,更好地、更广泛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吴敏说,这也就意味着更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突出地方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优势,“更加坚守和筑牢我们发展的根基”。

      借互联网融入大众生活

      让金融与实体经济联系更紧密

      “一卡走遍校园,酷吧!”6月2日,记者见到海师学子吴有浩的时候,他手里就拿着这样一件海南省农信社自主研发的“沃信顺”手机卡。一路上,吴有浩拿着装有这张卡的手机扫一扫,就能在校园内POS消费、空中圈存、过门禁、记考勤、在图书馆借阅。

      在这张卡里,装载着全国第一张加载金融信息的RCC手机移动支付卡。“相对于常见的NFC等近场支付解决方案,RCC技术不仅是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而且具有无需换手机、换号码,适用所有手机终端、强大空中加载和空中充值能力等优势,很适合海南应用。”吴敏介绍说,科技引领已经成为海南省农信社的基本战略之一,科技投入逐年加大。

      “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主研发能力将越来越成为我们在本地金融业界的优势。”吴敏表示,海南的大型金融企业多是全国性机构的区域分公司,虽然也在海南推出了互联网金融产品,但都是总公司统一研发、全国通用,本地没有研发创新能力,难以根据当地实际和客户需求创新互联网应用。“这就对我们本地金融机构的研发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承担起更多责任。”

      目前,海南农信社先后上线多个IC卡多应用平台,陆续实现了社保、医疗健康、校园管理、公共交通等大量基于金融IC卡的应用,完成了水、电、燃气等的自助缴费、手机号转账等互联网渠道应用,开办了银保、理财、外币等业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海南省农信社把金融服务的触角更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也为自身发展集聚了更多金融资源。“跳出金融,跳出的是传统模式的条条框框、以金融自我为业务核心的本位思想,创造出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更紧密的联系,更简单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吴敏表示,这正是互联网重塑金融的价值所在。(本报海口6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