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13岁男孩一个月离家出走3次 父亲愁得头发快掉光

26.01.2015  17:14

      原标题:熊孩子一个月离家出走3次

      不愿上学 崇拜游戏里的江湖老大 单亲家庭 2次偷窃进派出所

      父亲愁得头发快掉光:从不打骂你,13岁了,为何你还这样

      阿德与父亲很少有语言交流。刘孙谋/图

      4次离家出走,2次因偷窃被警察抓进派出所。同龄人都上初中一年级了,他却游离在校园外,连1到100的加减题都做不出来……今年40岁的老曾搓了一把头顶,长长地叹口气说,儿子“太坏”了,把他带在身边5年,自己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父亲猜不透的谜

      儿子一个月离家出走3次

      25日,老曾与离别十多天的儿子阿德见了面,父子俩的表情都很麻木,根本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他们的见面地点很特殊,是海南省救助管理站。老曾按规定办完手续,领着儿子坐公交车,回到了位于海口市椰海大道的出租屋,一路上父子俩几乎没说什么话。

      老曾中等身材,他儿子阿德个头只到父亲肩头处,这个13岁的少年,看起来比同龄人矮小得多。

      这是阿德第四次私自离家出走,从2014年12月25日以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离家出走3次。

      老曾在建筑工地打工,因儿子不愿去上学,又经常在外面惹事生非,去年下半年以来,他干脆把儿子带在身边。他工作的时候,让儿子在工地上玩耍。2014年12月25日,他发现儿子不见了。接着有几个工友来告状,说阿德把其中一个工友的自行车推走了,又拿了另一个工友的200块钱。

      过了一个星期,他在青年路菜市场附近找到了浑身脏兮兮的儿子。老曾带孩子回来洗了个澡,第二天中午,人又不见了。又过了几天,他在公交车上看到儿子在路边徘徊,赶紧跳下车把他带回了家。还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回家后吃完饭,一转眼发现阿德又不见了。又过了十几天,接到一个工友的电话,说在报纸上看到阿德的照片,他在救助站呆着呢。

      “我把他带在身边,管他吃、管他喝,也没打骂过他,想不透他为啥宁愿在街上流浪也不跟着我。”老曾困惑地挠着头皮说,这孩子先是在外面流浪了几天,白天在街上逛,晚上睡在海口人民公园或万绿园里的长凳上。有路人看他可怜,于是报警,把他送进了救助站。

      少年不完整的家

      由奶奶带大后随父亲来海南

      阿德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在海南,除了父亲,他没有别的直系亲属。老曾说,他老家在重庆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多年前到广州打工时,与阿德的妈妈结识,但阿德的妈妈沉迷打麻将赌博,人不安分,阿德出生后5个月,她便离家出走了。阿德是被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他奶奶太宠他了。要钱给钱,要手机给买手机。”

      8年前,他到海南打工。5年前他专程回老家把阿德带到海南。因为自己经常随建筑队东奔西走,他给孩子在海口找了一所寄宿学校读书。但阿德表现得太差劲,老曾经常接到老师打来的告状电话,要么称他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要么称他破坏公物或是偷窃同学的财物。这么混了几年,阿德被学校劝退。“他连1到100以内的加减题都做不出来,拿起语文课本,上面的字他大都不认识。”老曾说,再重新给阿德找学校时,因考试成绩不佳,他只能重读一年级。那是一所走读学校,放学后学生回家吃饭。

      儿子冷漠与抗拒

      很少和父亲说话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曾想和阿德说几句话,他却一直站在墙角处,一声不吭。满脸的冷漠与抗拒。对面一户邻居和阿德用四川话聊天时,他立刻变得相当活跃。言语间表示,他喜欢玩电子游戏打通关,相当崇拜那些被别人欺负后拿刀子反抗的江湖老大。

      记者:你儿子好像不怎么和你说话。

      老曾:平时和我说话确实不多,平时交流得少,他在外面嘴很甜的。

      记者:有没有反思过,哪里亏欠过孩子?

      老曾:想不透。我一个人带着他真的很辛苦,每天从工地上出来就去菜市场,买完菜立刻回家做饭,晚上有时候忙到深夜12点,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把他带在身边照顾了5年,我的头发几乎掉光了。可这孩子咋就不理解我呢?

      记者:阿德还小,以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

      老曾:听朋友说有一些问题少年培训机构,有办法磨练和管教那些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我想多挣些钱,把阿德送进去训练训练。

      父数落儿的“坏”

      曾因偷窃进派出所

      “在美兰区那所学校走读时,阿德经常很晚才回家,后来才知道,他和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处,经常跟着人家偷东西,帮人换假钞。先后被派出所抓进去了两次。”2012年10月25日,阿德和另外几个小孩去海府路一家超市偷东西被抓现行,被送到公安机关;11月20日,他又在同学家里拿走同学父亲的钱包,结果家长找到了学校。

      因阿德“劣迹斑斑”,去年9月开学时,老曾带儿子回学校报名,学校老师全都躲着这父子俩,折腾了好几天都没报上名。没办法,他只能把儿子带到工地上照看。

      记者在老曾的出租屋里看到,小小的一间屋子,两张床上乱七八糟地堆了一些衣物,一本书都没有。“阿德的课本呢?”老曾说,阿德没心读书,曾把书包丢在家门口离家出走。去年搬家,书包彻底被丢掉了。“我本人也没读书的习惯。”老曾只上过小学二年级,因没有文化,只能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正因自己尝过没有文化的苦,他满心希望孩子能多读几年书。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可是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坏孩子”。“坏孩子”长成的背后到底是谁的责任?面对这样的孩子,父亲究竟应该怎么办?谁能帮上他的忙?家庭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每一对父母都有着说不完的教育故事,欢迎广大读者拨打新闻热线966123发表观点,并给这个苦恼的父亲出出主意。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