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提气质” 打造宜居“海口 ”

11.11.2021  18:52

  11月的海口,白云浮碧空,地绿水更清,宜人的气候和宜居的环境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椰风海韵的“海口蓝”。

  优美的城市风光背后,是我市开展环境治理、聚焦“”与“”的一场持久战:稳步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与抽测执法;重拳出击工地扬尘与运输车辆排放污染;全方位综合治理秸秆焚烧、烟花爆竹、餐饮油烟等污染源……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传来捷报——海口市10月环境空气PM2.5浓度创下自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新低。

绿植葱郁的海口湾映衬着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记者王程龙 摄

   监测执法协同发力

   海口蓝”是如何炼成的?

  PM2.5的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是海口PM2.5污染的首要来源,污染占比27%。

  如何从源头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市给出的对策是:从监测和执法两端协同发力。

  11月10日上午,在位于新海港的新海大道上,一个横跨4条车道的“龙门架”高高立起,架子上的两对“眼睛”紧盯着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每一辆车,任何异常的“冒黑烟”现象都逃不出这双“火眼金睛”。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科科长李杰峰介绍,该“龙门架”上设有两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可24小时对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进行尾气排放监控,车辆经过遥感系统时将触发系统测试程序,系统发出的检测光路穿过车辆排放的尾气烟团后,通过反射端传回接收端传感器,系统通过光源被烟团吸收的强度差值,进一步计算出烟团的浓度。

海甸溪畔的钟楼景点是椰城的网红“打卡地”,蓝天白云下矗立着的钟楼建筑,向市民游客诉说着海口的故事。记者 王程龙 摄

  在距离“龙门架”约100米处的一块LED显示屏上,实时公示着对车辆尾气的监测结果。据介绍,该系统可把采集到的数据直传交警部门,为后期的处罚提供依据。截至目前,我市已在新海港、南港、椰海大道、丘海大道、南海大道等多个进出城的重要路口,建设完成13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龙门站,以及13套冒黑烟抓拍系统,让机动车尾气污染“无处遁形”。

  科学精准治污,还需从执法端持续发力。据了解,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多个重点路段联合开展机动车尾气超标车辆抽测执法工作,发现林格曼黑度超标一次的车辆即判定为超标,驾驶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交警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此外,自今年9月底起,海口市对超标排放车辆处罚力度加大,由原先的罚款100元提升至500元,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并不定期对查出超标并处罚的车辆开展尾气排放复检工作,形成机动车尾气污染路检执法工作闭环。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机动车尾气抽测执法21次,抽测机动车403台,查处超标车16台,共计罚款2800元。


海口市优良的空气质量和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人群。每年冬季,万绿园内晨练的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记者王程龙 摄

   守住发展生态底线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排头兵”,近年来,海口城市建设不断扩容提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见证了椰城日新月异的改变。

  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守住生态底线?海口从规划到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全面推进建筑工地污染源治理。

  近年来,《海口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海口市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一项项治污方案相继出台,建立起治理施工扬尘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在此基础上,海口按照“六个100%”要求,监督施工工地完善各类防止扬尘污染的设备设施,建筑拆迁或公共场所施工按要求设置围挡,安装扬尘噪音在线监测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互联网+监管”推行信息化监管模式,目前全市共有467个在建项目安装了扬尘监测设备。

  此外,海口全天候、全时段开展渣土车整治活动,对违法违规上路的渣土车进行监管和处罚,重点打击“黑渣土车”私拉乱倒和沿途遗洒现象,确保渣土运输环节密闭规范化管理。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出动147车次、687人次,检查在建工地157个(次)、检查涉嫌违法渣土车辆115辆次,立案调查104宗,罚款金额33.6万元。

  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一直以来是建筑工地的“常客”,但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黄雅介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较大,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严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关口,成为了我市大气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去年开始,海口市明确划定了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今年5月,《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的通知》正式发布,未取得环保号牌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未履行相关申报义务的,将处500元罚款;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将处5000元罚款。

  截至目前,海口已累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8525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执法行动,累计抽测120台,并对12台超标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依法立案查处,每台处以罚款5000元,形成了有力威慑,有效监控和管理该类移动污染源。

  海口严格执行“禁塑令”,杜绝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记者王程龙 摄

   铁腕”治污长远布局

  位于滨海大道的万绿园,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锻炼身体、放风筝,来此“打卡”的游客们则用镜头记录下蓝天白云与草木青葱的优美风景。“我打算明年带父母再来玩。”游客林女士感慨道。

  “海口蓝”如今的成就,得益于久久为功的真抓实干。

  随着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的产生源自多个方面,为此海口市严抓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完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全覆盖;全面推进餐饮业油烟治理,督促餐饮单位尽快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行全市域秸秆禁烧,并推进秸秆在多种形式下的综合利用;严控烟花爆竹燃放,严管在城区公共场所祭祀烧纸焚香行为……多个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降低了全市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防治不仅需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海口在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等方面齐抓并进。高标准推进江东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力发展和利用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基础设施,2020年我市推广新能源汽车10235辆,完成年度推广目标的170%……全市上下的“铁腕”治污,换来了不断提升的空气质量。

  作为海南自贸港的省会城市,海口虽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从未放松对环境质量提升的自我要求,“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是全市上下的统一准则。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治,定期开展工地巡查,避免污染反复发生,并联合市政部门开展汽车维修、家具制造、印刷厂、餐饮油烟等企业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同时加强港口码头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机动车路检路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等,争取为留住宜居“海口蓝”刷新更优异的成绩。(陈钰婷)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