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霞委员呼吁尽快出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政策

09.02.2015  13:53

      陈冬霞委员呼吁尽快出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政策——

      “我带着上万名社工的心声来参会”

      省托老院社工带领老人开展趣味投球活动。本报记者范南虹摄

      社会工作者,即“社工”,他们活跃在社区、托老院、民办社工机构、边远山区,深入困难群体、问题青少年、失能独居孤寡老人等中,用爱心、耐心、细心,温暖、治愈着社会的病痛之处,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然而,这样一份有温度的事业在我省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我是带着全省上万名社会工作人员的心声来参会,我要在这里为他们呼吁。”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陈冬霞表示,海南社工人才目前正处于极度缺乏的处境,推进海南社工事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现状

      海南社工人才极度缺乏

      “相对全国而言,海南社工事业发展起步很晚。”陈冬霞告诉记者,2011年5月,我省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为了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省民政厅制定了《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1.6万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58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0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2.1万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2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800人”的目标。

      “事实上,目前,我省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2312人,仅199人通过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社工人才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仅为千分之0.14。”陈冬霞说。

      据陈冬霞介绍,我省社工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据省民政厅统计,2013年至今,我省仅有8家社工机构,每家社工机构拥有专业社工多的不过10余人,少的只有2至3名。“海南政法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学院设立社工专业,每年约有200名社工专业人才毕业,但由于社工机构的匮乏导致社工毕业生难以就业,所以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调研

      收入低、无保障成“拦路虎”

      那么,影响我省社工事业发展的症结在哪里呢?陈冬霞在长期调研中发现,主要原因就是社工机构和社工的收入非常低,导致很多社会机构被迫关闭,社工纷纷跳槽或转行。

      “社工机构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其运行依靠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社会慈善捐助来完成。目前,我省尚未建立起稳定的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制度,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额少,范围小,而且社工机构能够获得的社会慈善捐助十分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社工机构的生存。”陈冬霞说,以2013年为例,省财政总共安排21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但是,就在同一年,广东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的财政金额高达6亿元。

      陈冬霞还透露,在调研中,她发现缺乏资金使一些社工机构刚成立就面临解散的困境。“三亚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于2014年7月成立,在社区开展的儿童社工服务、儿童成长学堂等活动,深受社区孩子、家长、学校的喜爱。但因为工作资金缺乏,普爱社的员工纷纷跳槽离开,仅剩下一名实习人员。”

      此外,陈冬霞还告诉记者,目前社工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也不够理想。“就我国整个社工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来说,没有一部专门的社工法,社工的合法权益、政府购买服务、社工的职称考核、社工的待遇等等,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建议

      出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政策

      针对我省社工机构生存艰难问题,陈冬霞建议,海南要尽早出台海南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政策,或者将需要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清单和经费开列到每一个社区、街道或每一个管理“格”,由已经设立的社会工作机构在经过相关专家团队进行资格确认的前提下,根据自身能力和专长,认领或“承包”某几个社区的社会服务或某一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还要帮助我省社工机构解决办公场地,可以参照广东、深圳、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经验,通过向政府申请公共或公益用房,或者由政府财政提供租金支持,解决我省社工机构办公场所问题。”

      “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还未出台之前,应从政府财政资金或福彩公益金中列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金,以项目审批代购买服务,启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申报。”陈冬霞说。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