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集团“苹果节”营造节约新风尚

04.06.2014  12:55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比较尴尬的现状是:闲置物品不是没人愿意捐献,而是缺少捐献、互换的平台。

  海口市海垦国际金融中心大厅里,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摊位”上寻找目标,然后开始交换各自的闲置物品。这是农垦集团日前举办的首届“苹果节”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节约新风尚,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

  在国家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当下,农垦集团推出的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呼应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拓宽了思路和空间。

  每每提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官员是否胡吃海喝、学校食堂是否出现浪费、空调是否关上、水龙头是否拧紧等等问题。确实,上述问题应成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焦点。这些方面的浪费行为容易受到监督,改进起来也容易。但是,人们却容易忽视、漠视另一种浪费:社会上有大量的物品被闲置,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闲置就是浪费。

  这种隐性的浪费,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全世界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就是对节约型社会的最好践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扔掉的旧衣服以千万吨计。大量衣服最后进入填埋场、燃烧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影响环境。人人都有闲置物品,如果让闲置物品充分流动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社会将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

  与常规的做法不同,农垦集团此次推出的活动没有强制性,而是引导市民自愿参与、主动参与。据媒体报道,当天的活动不但交换物品,还交换技能。包括摄影、主持、化妆、游泳、驾驶等。这种物品交换、技能交换活动,源起于网络,如今从线上走下线下,通过现实的平台,满足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这种平台,不仅仅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功能,同时还融入时尚元素,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受年轻人的关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比较尴尬的现状是:闲置物品不是没人愿意捐献,而是缺少捐献、互换的平台。平台的搭建,则需要社会的引导参与。目前,海南已有媒体与企业合作,在商场设立“闲置物品回收站”,以便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小小的举措,对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构建和谐友善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可身体力行。农垦集团的交流活动,看似小事一桩,但其蕴含的积极意义,不可低估。(海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