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跑海鸭 富了一方人
儋州市排浦镇禾丰村党支部书记陈汉洲发家后发起成立合作社促乡亲共富
养殖跑海鸭 富了一方人
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子,到如今成为“海南省劳动模范”,陈汉洲平静的语调中,难掩其昂扬斗志和不竭动力。
陈汉洲现为儋州市排浦镇禾丰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种植特色蔬菜和养殖跑海鸭,6年来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致富带头人。
打工期间琢磨如何当老板
“我在海南大学学过经济管理,到外面闯荡,更多地是想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赚钱。”1995年,当时才28岁的陈汉洲,背起行囊、背起希望,到广东深圳打工。
在之后的三年间,在广东深圳做建筑装修工人的陈汉洲,不仅拼命工作用力赚钱,也用心积攒经验。晚上休息时,他没有随其他同伴出去潇洒,而是暗自琢磨如何创业当老板。
不愧于学过经济管理,陈汉洲在深圳从事建筑装修的三年里,经常思考怎么当老板,动脑筋最多的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
“等到有了部分原始积累后,我就要抓住机遇,自己创业。”陈汉洲常常这样鼓劲自己。1998年,有了一些积蓄的他回到海南,在澄迈福山、儋州王五分别租了30亩地种植辣椒,当年赚了5万元。
第一次当老板就小赚了一把,有些激动的陈汉洲,于1999年到排浦镇春花村租地,其中63亩地种植辣椒、39亩地种植圣女果。然而,由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太多而滞销,当年亏得一塌糊涂。
不过,陈汉洲很快就站立起来。2000年,他回到家乡禾丰村种植朝天椒。由于适销对路,年底赚了8万元。
在陆地上挣了钱的陈汉洲,又想着在海里捞金。
“这是因为,我发现儋州西北部沿海每次潮落,海水涂滩滞留有很多的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海洋生物。”陈汉洲自信地说道,“跑海鸭吃了这些食物,使跑海鸭蛋营养丰富,这样一定能卖到好价钱。”
于是,2001年,陈汉洲在禾丰村入海口附近清理河湖或池塘,开始养殖跑海鸭。当年养殖的3000只跑海鸭产蛋,让他一下子赚了8万多元。
当了老板后想着如何促共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丰富的海岸资源,陈汉洲说,要让沿海渔村都富起来,那才是让人最高兴的事。
事实上,陈汉洲的家乡禾丰村,村民们多年来与贫困相伴。村民陈一俊感慨地说:“别看我们禾丰有一个‘丰’字,但前些年肚子都吃不饱。”这是因为,临海的这里很少下雨,容易导致田地欠收。
为了迅速改变这种贫困状况,陈汉洲决定发动大家一起奋斗,走出了“三大步”:
第一步,修通和硬化村道。2007年以前,禾丰村道未硬化,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陈汉洲东奔西跑,利用国家政策的扶助,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7个村小组的村巷硬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硬化6条入村路,总长度8.5公里。此外,他还带领村民们整治标准田洋1700亩。
第二步,成立合作社形成合力。2009年,陈汉洲发起成立的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吸纳21户农户加入。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有社员72户,其中种植大户60户,年种植瓜菜1500多亩;养殖大户12户,年养殖跑海鸭12万只,日均产蛋近10万枚。初步形成循环农业,即跑海鸭提供的有机肥,使农作物长得更茂盛。
第三步,形成高效的全新合作模式。陈汉洲说,合作社推行“三送一收”模式,即送鸭苗(瓜菜种子或种苗)、送料(饲料或肥料)、送技术和包产品回收,使社员吃下“定心丸”。这种模式,使不少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村民陈井培说,2013年他加入合作社后养殖跑海鸭3000只左右,年增收超过8万元。村民陈一俊2009年加入合作社后,种植辣椒、西瓜、南瓜、黄秋葵、圣女果等,每年总面积在400亩上下。2014年,他赚了28万元。今年作物长势好,预期赢利不低于30万元。
促进共富时盘算如何做大市场
这是一种充满动感的鸭蛋,因为产它的母鸭逐海潮生活;这也是一种接地气的鸭蛋,因为它售出前都要糊上红泥浆以提高保质期。这是我们今天在儋州市西北部乡镇看到的跑海鸭蛋,尽管最高售价已涨到每个5元,但仍被许多抢购者视为香饽饽。
这样旺销的市场局面是怎样打开并维持的呢?
首先是产品本身品质高。陈汉洲介绍,吃海洋生物长大的跑海鸭,生产的跑海鸭蛋营养丰富:主要含有卵磷脂,能起到延缓衰老,软化、清理血管,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并还含有钙、磷、铁、锌、碘、镁、钾、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无素,以及多种维生素。
其次是提前谋划市场出路。陈汉洲说:“我们合作社生产的瓜菜和跑海鸭蛋卖得很好,除了产品质量有保障,还因为在市场销路上下了功夫。”据了解,走上循环经济路子的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有22个养鸭户,每天共产鸭蛋10万枚左右。作为儋州粽子原料,该合作社现已接受3000万枚订单。
再次是探索深加工与新运营方式。目前,儋州正在王五镇发展跑海鸭蛋深加工产业,除了以红泥浆延长其保质期,还开始探索熟鸭蛋加工保质的技术。同时,陈汉洲等人与121网店儋州馆合作,把跑海鸭蛋“搬”上了网络,网店销售价格上涨到5元/个。
“多年的探索让我明白,做农业要想避免‘靠天吃饭’,不仅要夯实产业基地,而且要把精深加工与市场销路提前做好。”陈汉洲深有体会地说。看着一群群队列整齐的跑海鸭迎面走来,他的脸上顿时像见到老朋友似地露出会心的笑容。
(平宗 振安 张琳)
儋州养殖户董现明的心声:
跑海鸭助我致富
旺销的跑海鸭蛋,使儋州西北部沿海乡镇部分养殖户有了致富依托。今年50岁的董现明家住儋州市新州镇蓝田村,是这些致富农户的一个典型。
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董现明说:“我养鸭10年,总收入不低于100万元,不但修起了新房,而且在供3个孩子上大学的同时,手头上仍然还有闲钱用。”
但10多年前,董现明常常为囊中羞涩而感到窘迫。
董现明说,当时他到处打零工,有时还搭乘别人的船出海打渔。但是,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房屋破烂了也没钱修补。
“有一天,我在外公家看到他养殖了一些海鸭,依靠退潮后的海洋生物养大,蛋很大很香,老鸭肉也很不错。”董现明回忆道,“在外公帮助下,我也试着养鸭,慢慢地有了固定收入。”
近几年来,自从加入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董现明有了合作社的支持,并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象。在合作社担保下,他有了小额信贷,得以扩大再生产;在合作社指导下,他有了成熟的养殖技术;在合作社保障下,他的鸭蛋与老鸭有了稳定的销路。
如今,住上了新房且上大学的孩子们都有了出息,这使董现明十分欣慰。但同时,他也有一个心声:希望借助媒体,对政府的扶持、对合作社的帮助,说一声“谢谢”。他也想表个态:“跑海鸭助我走上致富路,我要继续干好这一行!”
(平宗 振安 张琳)
儋州跑海鸭养殖方式
通过“合作社+农户”,陈汉洲发起建立的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72户,其中种植大户60户,年种植瓜菜1500多亩;养殖大户12户,年养殖跑海鸭12万只,日均产蛋近10万枚。初步形成循环农业,即跑海鸭提供的有机肥,使农作物长得更茂盛。
抱团合作的合作社,逐步走出了“三送一收”模式,即送鸭苗(瓜菜种子或种苗)、送料(饲料或肥料)、送技术和包产品回收,规避了社员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从而使社员吃下“定心丸”。
(平宗整理)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5年09月24日 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