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意义

11.09.2015  22:49
公方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意义 - 蓝网
公方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意义 - 蓝网
公方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意义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国防大学的公方彬教授 魏明 摄

   文字实录

   主持人: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貌,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习主席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也是从理想抱负、素质本领、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的四个维度,立体勾划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也赋予了中国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理解习主席提出的新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特别荣幸有请到了国防大学的公方彬教授,请他走进我们央广军事演播室,来跟我们聊一聊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这一个话题。

   主持人: 教授您好。

   公方彬: 您好!

   主持人: 那么,去年习近平主席是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着力培养 “四有”军人,那这一提法,也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提出之后,我们在社会上,特别是军营引起了高度关注,全军官兵也是围绕这个话题在认真的学习和讨论,那么公方彬教授,您是怎么解读这个“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呢?

   把红色基因注入“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公方彬: 好,就像你所说的大家都非常关注,应该说这四个概念不难懂,不难懂那为什么提出来?到底在背后有什么支撑?我认为有三个,第一是红色基因。去年全军政工会在古田召开。古田,是我军实现自我超越,是我党建军的一个突破。在这里开会,就是让全军的高级领导干部,再三思考,我们是从哪里来?在这个会上提出“四有”军人,显然是把红色基因注入进去。第二是文化基因。习主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军事文化,“四有”包括有血性,有血性从什么方面来?咱们叫“醉卧沙场、马革裹尸”,这不就是军人的血性吗?就是我们军事文化里面,突出体现血性的问题,就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第三点,我觉得习主席确立了这个强军目标以后,它必须围绕人来明确我们努力方向。怎么实现你的强军目标?所以,这是围绕人而来的,确立的价值坐标和努力方向。所以我说,看似提了四个概念,提出了要求,其实背后有深厚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支撑。

   主持人: 那公教授这个确实是,它背后有深刻的意思,那么,应该是怎么样来解读这个“四有”呢?其实表面意思很简单,它是不是您刚才说的他它也很多背后的内涵,那我们这种受众应该怎么理解呢?

   公方彬: 它内涵,第一个习主席讲的很清楚,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那就是情操高尚、品德端正。主要是关注这个提出来,首先要解决什么?我觉得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满足党和人民对这支军队的要求,就这个时代对军队什么要求。实际上我军的要求和其他军队不太一样。

   主持人: 为什么?

   公方彬: 我军要求高,你比如说,这个西方军队它没有战争之外的,打仗之外的要求,就是你军队干吗的?打仗的。你完成你打仗的职能就可以了,那我军不一样,我军还要抗灾抗灾,还有道德文明。

   主持人: 一些非战争军事行动。

   公方彬: 对,道德文明的引领,你看英国这个“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将军最后接到的命令是什么呢?就是,你觉得抵抗没有意义的时候可以率队投降,美军的条例不一样。

   主持人: 不是打到最后吗?打胜战,打到最后一刻吗?

   公方彬: 不是,他可以投降。美军的条例就规定,个人觉得抵抗没有意义的时候,可以投降。你看,我军的要求不一样,我军从来没有说,当你觉得抵抗没有意义的时候,你可以投降,我们要的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打到最后。我曾经三次上战场,我上去是要带着光荣弹,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这绝对的牺牲,这点是西方军队比不了的。西方军队它不承担战争之外的责任,美军到灾区去,是去维持秩序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有骚动还可以开枪。例如,汶川地震,西方媒体有两个想不到,一个想不到,中国军人到灾区不带枪;第二个想不到,中国老百姓对军人那么好。两个想不到说明什么?老百姓对军人的道德要求很高,道德认同也很高,还是汶川地震,它有一首诗当时影响很大。

     主持人 什么诗?

   公方彬: 叫《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其中有一句叫做“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什么意思?就是军人是牺牲者,军人是生命,是希望。我遇到灾难的时候,我第一想的,我看到军人,看到希望,说明什么呢?我军的担当,是彻底的担当,是全面的担当,包括道德引领。我想说的是,第一个是满足党和人民要求。就是时代变化、社会转型,军队还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二点是关注这个时代。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实现,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要走向世界,你怎么能够担当起来?中国的利益走向世界。那么军队要走向世界,要用更高的标准来完善自我,来承担更大的使命,我们不是与过去的敌人来比较,我们面对世界最强大的敌人。最大的担当,也就是人类往前进,和平的,我们是担当者之一。是那你的素质不高,能行吗?这就是新的要求。再是,多元化价值观出现以后,你选择了军队你就选择了牺牲,这是职业选择。

   主持人: 您这句话说得特别好。选择了军队就是选择了牺牲。

   公方彬: 还有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当军人一辈子,可能整个军旅生涯没有牺牲。我说,有一次就是全部。因为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所有的社会和群体都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这是法赋予你的。唯有军人没有,只要命令下达,你即使知道面前是死亡,必须扑向死亡。这就是道德的倡导,是法律的迫使。有些群众讲,我没有看到军人创造什么?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讲的,说没有看到军人牺牲什么。我认为,当你看到了,那就是全部。我上过战场,我们知道往前是跨一步意味着什么,往后退一步意味着什么。就是,你可以没有面对牺牲的机会,但是面对一次就是全部。其他职业没有这个,这是时代的要求,高标准、高素质。还有,这也提出了一个价值坐标,就是对官兵的追求问题。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标准,引领你的官兵的价值取向。我们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但是这个人生价值,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我心理感受,一个是主流社会给你确定的坐标。

  人在现实行为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说的。我们既忠于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又确实脱离不开主流社会的倡导。那习主席提出“四有”就是说当代军人的价值实现,达到“四有”,我们价值实现了,那就是我们官兵努力的方向。所以,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就是他指明了方向,他解释了军队在当代有什么新标准、新要求。

[page]

194年法国战役。资料图片

   中国军队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主持人: 那您刚刚给跟我讲了很多事例,我也是感触很深,那您觉得这样的标准提出来,它是不是,背后有一些可能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一些意义或者时代背景呢?

   公方彬: 每一个时代都有新要求,就“四有”本身也有,我们曾经提过,邓小平当年也提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今天提出来和当年小平提的“四有”不一样。

   主持人: 有什么不一样?

   公方彬: 有区别,因为那个时候我军承担的东西和现在承担的不一样。小平那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很弱小,中国军队没有走出去。习主席提的“四有”的背景是,中国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规则的制定。我们参加维和是世界各国军队维和,数派出的批次和人数最多的国家。

   主持人: 是的。

   公方彬: 亚丁湾护航,我们出去了。

   主持人: 包括前一段时间也门撤侨的事件。

   公方彬: 也出去了。今天的军队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所以,每一个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它一定要着眼现实。

   主持人: 那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样做是不是要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公方彬: 咱们举例讲,有灵魂是什么?不就信仰、信念吗?对吧。信仰、信念很重要。我们跟西方军队不太一样,西方军队的精神世界是主要靠宗教做支撑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时候,美国大兵冲滩时,胸前是挂十字架。美军有随军牧师,自己带着小教堂,他们的精神世界,主要依靠宗教思想。有灵魂,在西方讲是上帝。我们讲的是政治信仰,我们不讲宗教信仰,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只要有了信仰,你的战斗力就很强。我军有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靠理论武装终极追求,让追随者抛头颅、撒热血、无怨无悔。为了新中国成立,我们付出了多少生命?有名有姓的烈士是193万,无名烈士不计其数。我们讲中国共产党伟大,其实绝非溢美之词。世界没有一个政党做的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靠理论武装就足以让追随者不惧死亡。

   主持人: 这就是有灵魂的这种作用。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时代的要求

   公方彬: 所以,我们讲重视精神建设,但是有灵魂你看得出来,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精神力量很强大,但今天社会多元化了,多元时代的精神世界,已经跟以前不一样,我们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个危机,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它有客观条件。

   主持人: 不能避免是吗?

   公方彬: 避免不了,有几个原因,一是世界政治生态变了,过去是二元对峙直接产生的精神力量。今天讲和谐世界,利益关系变化了,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没有私利的。

   主持人: 是的。

   公方彬: 今天,党没有独立人民的利益,但党的成员有利益,有利益,你的精神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主持人: 会有偏差。

   公方彬: 还有理论发展问题。就是说信仰很重要,就有灵魂很重要,有灵魂是最大的牺牲,因为战场没有利益换来的牺牲,没有说我给你的金钱,你就敢于死亡。

   主持人: 就往前冲。不会的。

   公方彬: 这点,不仅我们这支军队,西方军队也是这样。法国的名将狄龙(音译)在一战的时候,带了一个团想冲向敌人,结果被敌人一个碉堡的火力压在了一个壕沟里面。他下了一个命令,谁去摧毁一个碉堡,给一千法郎。但是,一个出去的人都没有,后来参谋说,只要你不奖赏金,大家都可以冲出去。狄龙(音译)下了第二道命令“为了法兰西前进”,整个的团队冲出来了,一个团1000多人,最后剩下50多人。这就是,战场是没有靠金钱换来的。

  这点在中国共产党军队里面尤其突出。所以,我强调“有灵魂”放在“四有”的第一位。当然,“四有”中每一个都要关照。“有本事”就是军人要效忠这个使命,并且这个“本事”还不同于原来的“本事”。过去我们打枪打到10环,那是“有本事”。今天,信息化战争时期,还需要基本素质,但一定不能说素质能解决战争。今天有网络战争,还有超视距打击,这都是新概念的、新名词、新手段。这个本事跟以前是不一样的。“有血性”也是与信仰有关系,也是敢于牺牲自我。再说“有品德”,今天没有品格你怎么能完善自我呢?今天的军队,只是威武不行,还得文明,是威武、文明之师。

   主持人: 对,是这样的。

   公方彬: 有一种说法,今天的军人,既要有斯巴达勇士的“血性”,还得有雅典学子的“内涵”,二者结合。所以今天的军人,有新的要求。

   主持人: 这四者可能还有会一些关联,是这样吗?

   公方彬: 那自然的,灵魂管住你这个精神世界了,你有灵魂你才有为谁去牺牲吗,对吧,你牺牲是有理由的,没理由我牺牲什么呢?

   主持人: 是这样的,四者之间有一些内在联系,那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理解这些联系呢,可能有一些人会说我就是有血性的,我就有本事的,可以吗?

[page]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资料图片

   四有”标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公方彬: 实践和理论认识是有差异的。理论上,这四个不能割裂,缺一不可。因为,“有灵魂”你决定为谁打仗的问题,“有本事”是你能不能打的问题,“有血性”是你敢不敢在战场牺牲的问题,“有品德”是有人文素质问题。你说,我解决一个行不行?你没有那种灵魂素养,你构不成坚实的精神世界。四者相互支撑,互为动因的。但是,现实实践中却没有那么复杂。比如上战场,没有别的检验标准,就是不敢冲上去,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弹打来的时候,你是逃避还是冲锋? 有没有灵魂?有了。有没有血性?有了。有没有品德?有了。当然,能力也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 所以可以就是说,这四种能力,“四有”的要求,是平时贯穿在我们这个官兵的身上,到上战场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我想这也是可能网友跟大家特别关心的说,怎么样才能培育跟塑造这样的一个“四有”军人?

   公方彬: 这实际上是修养自己的问题,是你确定价值观之后一个修养过程。但是今天来讲,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

   培育“四有”军人的关键是忠诚与担当

   主持人: 哪两个问题?

   公方彬: 一个是忠诚,第二个是担当。这两个解决了,那么你的“四有”培育,我觉得路径清晰,动力十足,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培育“四有”军人。“四有”不是上级教育下级,是全覆盖,上到军委领导,下到基层士兵。习主席特别强调“以上率下”的问题,为什么在古田提出来呢?几百个将军在这里参加,就是让我们每一个领导,高级领导干部来带头。他当时就说,我们在座的做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以上率下”。我们不是教育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同志的问题。所以说,要把自己当真正的“四有”军人,你可以讲出许多方法,我觉得最重要就是忠诚和担当。“四有”军人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现在来看,我们军队还是一个符合习主席纪律要求的,是靠得住的。

  比如说牺牲的问题,过去牺牲和今天牺牲可不太一样,过去牺牲,我军的牺牲精神是不得了的。你比如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故事可是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你看,美军就有一些传记讲,参加过二战,对德、对日作战,进攻过太平洋时,对德军、日军的牺牲精神已经为之震撼,但相比中国的军人,无法比拟。中国的军人面对敌军的猛烈炮火,好像不在意。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他们信仰共产主义,这就是他们思想的胜出,已经进入骨髓。那个时候的牺牲,我觉得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信仰、本质决定的,就是这个党对于这个军队,它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他信仰、信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强大的支撑力量。  

  我们有敌人,热战和冷战都有。有敌人就激发你的牺牲精神,有牺牲就变得的神圣。你革命时期有牺牲,今天没有牺牲了,神圣感哪里来呢?所以你这个牺牲精神支撑的力量就发生变化,甚至生态变化。那么再一个问题,就是客观环境的制约。

  在蒋介石的日记里面讲到,说共产党,他认为胜利的原因。他讲了7条以后,最后加了一条,共产党的干部没有私财,有私财就不行了。你看当年东北战场,打的是国民党,撤都撤不走,因为他就都是有财富的官兵。我们没有,我们就是轻装上阵,所以这种情况与环境有关系。我再举一个小例子来证明这一点,看当年美国新兵团访问团到延安,到延安看到中共中央高层那么俭朴,那么有活力,非常感慨。到了南京讲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据说宋美龄说了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那个时候,有权利你不能兑换成利益。那么今天呢?党和军队仍然没有独立人民之外的利益,但是我们党的成员,我们军队的官兵是有具体的利益,那是生活在社会中。那么,这两个战争的环境和牺牲的神圣感,和有战争就有和平,这种生活也会利益关系调整,这两点带来了以后,无度的牺牲就难了。

  今天呢,今天都是独生子女,他的牺牲,我们怎么来支撑?所以我们分析这个现象,我只想说明一点,你今天想高境界的,无限的牺牲,那比以前要难的多,比战争年代要难的多。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转型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都应该思考,意义哪里?这个你辩不明,你如果功利主义,“四有”对我们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和社会的关系,军人和国家的关系,牺牲和奉献的关系,意义在哪里的问题搞清楚以后,那这个牺牲就不成问题。我们的前辈能够牺牲,一代代牺牲者用他们的鲜血铸就了辉煌,那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呢?完全可以。当你这样,忠诚和担当,你弄清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你就不断的修养自我,不断的提升。绝对的牺牲不容易得到,但相对的牺牲我们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搞清了意义在哪里,我们在付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和内心的安宁。怎么能够不可以呢?

   主持人: 刚刚公教授也给我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来解释了一下你所理解的“四有”军人,有好多的年轻人也是非常的想要报效祖国,然后走到军营,那您有没有结合“四有”军人来说,对于他们有一些寄语的,我们的年轻人应该用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到这个军营中去报效国家呢?

       公方彬: 我说,我的建议就是“选择军队,就选择了牺牲”。我说的牺牲不是说必然要牺牲生命,你可能还要牺牲自由。

  因为在地方你愿意怎么就怎么样,法律赋予你权利。比如上网,你在大学里面,天天上网,网虫都可以,在军队恐怕就不行。你在地方可以讲投入产出问题,收益最大化。你到部队不行,你得服从命令,站岗放哨。我希望每一个国民都有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但是我也同时希望,每一个进来的人提前要理性的判断,并且确实带着一种责任感进来。第一位的还是担当,为国家担当的问题。如果你把职业选择放在第一位,那你不要进军队。200多万的军队它承担的责任远不是200万,也不是2000万,是国家命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