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安局刑技中心:"科技强警"书写破案传奇

12.09.2014  11:17
image - 蓝网
image - 蓝网
image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勘察现场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9月9日报道:工作中,他们常着便装,在刑侦剧里,也很少看到他们的形象,因为他们很少直接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某大型恶性案件的刑侦负责人手拿一份文件出现在同伴面前,或面色或凝重或欣喜若狂地宣布:“鉴定结果出来了”。经常,剧情或因此发生逆转,或因此柳暗花明。而他们——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简称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是支撑在这些“鉴定结果”后面的那群人。

  刑侦中心的人可谓个个都身怀绝技,甚至,说他们个个都是行业专家也不为过。在日复一日的勘查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科技为慧眼,将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抽丝剥茧直至真相大白;然而,案件侦破了,他们却又不是那些最闪耀的。他们说,自己是服务部门,以科技来服务案件的侦破。他们不问名利,不断进取,以自己的孜孜以求来圆上海公安的“科技强警”梦。
  
   痕迹勘查: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
  
  几年前,虹口区一个独居的老太太被发现死在自家的床上,老太太平时卖冥币为生,住在自己狭窄的老式门面房里。被发现时老太躺在床上,整齐地盖着被子,身上没有明显的出血点,只是在嘴角有一点血迹渗出。而老太太家里看上也不富裕,几乎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会不会是自然死亡呢?毕竟老太年事已高。现场勘查的民警陷入了思索,但职业的敏感性又告诉他们,哪里不对劲:现场太平静了,太整齐了!被子盖得太好了,连翻身翻压的痕迹都没有,凳子、水杯等生活用品都摆放得太整齐了,几乎连生活的痕迹都没有,”像有人布置过”。

  在这种职业敏感的驱使下,办案民警开始对现场细致的勘查,终于,在老太太床上方的灯罩上发现了两滴血迹。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起来:应该不会是自然死亡!“如果是自然死亡的话,血迹不会溅到灯罩上;如果人是突然发病不舒服,那肯定会有所挣扎,被子不会盖得那么好。”

  灯罩上的血样被采了回去,第二天就有了结果——属于一个未知男性。而且,通过与刑技中心DNA生物物证数据库比对,发现该DNA生物物证与闸北一起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的DNA生物物证一致。

  两条线索的交织,给破案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线索,该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

  这就是刑事科技,它不但准确还原了案件真相,还为案件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案件侦破更加高效。

  而给我们讲述这个案件的民警,是来自上海公安局刑技中心的田巍,他所属的专业为现场痕迹勘查,是案发后应该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他们负责勘查现场,采集物证,为接下来的侦察提供方向。

  现场痕迹勘查只是上海公安局刑技中心的一个专业,除此之外,还有法医、毒化、视听、枪弹、文检、指纹、电子物证、理化、心理测试、生物物证室等。

  自从1999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指纹自动识别、法庭科学DNA生物物证数据库和刑事现场勘查三大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上海刑侦科技创新,推动了刑侦工作实现革命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使得现场勘查水平逐年提高,检验鉴定达到新水平。

  最近十年,刑技中心年均受理各类检案2万余起,出具检验鉴定报告1.7万余份,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亲密搭档,犯罪痕迹立显现

   DNA识别:向事实真相的无限靠近
  
  而上文案件中提到的DNA生物物证识别技术,则是“生物物证室”的强项。这一切皆源于生物物证室有着一个强大的DNA数据库。

  实际上,上海的DNA生物物证检验是从1996年开始的,不过1997年全年检测仅200多件;而2006年,仅半个月就检测近10000件,2007年生物物证室成立,这一年的DNA生物物证入库量为13万,从07年到现在,基本每年保持10万左右的入库量。目前,上海刑技中心DNA生物物证数据库的样本为一百多万份。

  而随着DNA生物物证信息容量不断扩大,DNA数据库的实战效能也迅速提升,破案优势日益凸显,使DNA生物物证技术真正成为了主动查找罪犯,串并案件,为侦查办案提供线索,主动破案的重要刑事技术手段。

  刑技中心生物物证室副主任平原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案例。

  2006年虹口区发生过一起凶杀案,在现场,嫌犯留下了三处血迹,经DNA生物物证检测之后,发现这起案件跟发生在闸北的一起盗窃案串并了。而闸北的这起盗窃案中有一项重要物证指向了某A,此时,某A却在戒毒所里。后专案组将某A的血样采过来,跟案发现场的血迹进行DNA生物物证比对,结果某A被排除掉了。当时,专案组中的人想到,某A的家族中,有姊妹四个,三男一女,都有吸毒史,那会不会是他的兄弟做的案呢?于是生物物证室的工作人员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对Y链进行染色体基因检验,经检验,发现某A的Y链染色体基因与案犯的Y链染色体基因一致。由此,基因生物物证室的技术人员判定,案犯与某A应该是来自于同一个父系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只要把这个家族父系上所有的人都检测一下,肯定能找到一致的。”

  从最近处着手,结果生物物证室很容易就识别出了嫌犯,原来是三兄弟中的老三。

  而在当时,“对Y链进行染色体基因检验”以圈定犯罪嫌疑人的做法算得上一次大胆的创新。

  就这样,生物物证室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强警”战略思想,在科研攻关上,更加注重其可操作性,可转化性,力争“贴近实战,服务办案”,使得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并应用于实战,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公安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侦查破案和庭审证据提供了新的抓手。

  而随着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的提高,目前,生物物证室面临“检材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状况,“现在主要看如何从DNA生物物证含量很少的样本中,有效地获取DNA生物物证。”平原告诉我们,比如平常提取DNA生物物证,需要从纳克级含量的样本中提取,而现在,经常会有皮克级含量的检材出现。所谓的皮克级,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相当于把1毫克的盐放在一个标准游泳池里,其中一毫升水的含盐量。

  不过,平原也表示,生物物证室也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以前从一个生物性检材中获取生物物证结果的时间以天计,现在只需要以小时计。“每年生物物证室要受理上万起案件,如果错误率在万分之一,对一万个案件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比率,但是对这起案子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失误。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的结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向事实真相靠近,再靠近……” 

一丝不苟,微量物证定真凶

   理化室:每一条蛛丝马迹都会说话
  
  刑技中心理化室,则更像是一个“杂活室”,用王长富的话来讲,“所有杂活、累活,实在是无路可走的活,都会丢给理化室。”除了要经常跟助燃剂、炸药打交道之外,比如胶水、牙膏、布料、染料、动物皮毛、植物纤维等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而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他们往往是第一批出现在现场的人。

  今年8月26日发生在普陀区管弄路上的民宅天然气闪爆事故,王长富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员之一。他站在爆炸后的现场,将爆炸现象详细记录了40分钟,而当他第一轮汇报结束,准备再次返回现场的时候,被现场其他专业人士告知,因为爆炸严重,楼层断裂,房子很危险,“不能再上去了。”

  然而,就是这40分钟的详细记录,让王长富根据现场爆炸特征,排除了炸药爆炸的可能,并得出结论,应该是气体爆炸。而且,王长富还观察到现场厨房煤气灶旁边有一个鞋架,上面有4双鞋,鞋的表层都有烧灼的现象,但是没有烧透,另外,他还观察到有个房间挂有两幅画,有一副是完整的,而另外一副已经烧毁,只留下了一些灰烬。由此,王长富又得出一个结论:现场有过火的现象,有人曾使用明火或点燃煤气,引起了局部爆燃。

  王长富向办案的刑侦人员通报了自己的发现。20分钟之后,对受伤者的询问结果出来了。询问结果与王长富此前的结论完全一致!

  原来是三人相约在前一天晚上12点左右开煤气自杀,并留下了遗书,但第二天早上其中有一人提前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没死,摸摸其他人也没死。于是跑到厨房间,开开窗,准备抽支烟,而爆燃就在那一瞬发生。

  时至今日,王长富提起当时的情况,依然双眼放光。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最高兴的就是自己勘查现场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证实。“就像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结果是最让人兴奋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很好!”

  在发现真相的道路上,理化室的人个个都练得一双火眼金睛。这与他们平时的钻研、探索、积累是分不开的。其实,王长富还有个外号叫“浆糊王”,因为他尤其擅长各种粘合剂的辨别,各种粘合剂的特点、用途,他都一清二楚,甚至都不用显微镜帮忙;和王长富同科室的张成功,助燃剂检验分析专长,火灾现场勘查少不了他;凌友青,则主攻汽车钢印检验;夏攀在纤维鉴定上最有发言权,丁敏菊则擅长纤维、土壤分析……他们各有绝活,但在学习和探究方面从未停止过你追我赶。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投入的不只是青春岁月,还有热情和奉献,

  在刑技中心,这样的专家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也共同推动刑技中心的不断进取。在近十年来,刑技中心共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7项,局级立项课题10项,信息化建设项目6项。在实战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局级科技项目奖6项。这些课题成果在侦查破案、为法庭提供证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办案中存在的许多难题。
  
   记者手记:这些可爱的人
  
  何其有幸,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些“神秘”而又“神奇”的人。他们是业界的翘楚,又是有着真性情的赤子。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他们上下求索,为“结果证实了推理”而欢呼振奋,而在办案过程中,也会为自己的一次失误扼腕叹息,也曾为受害人愤慨痛心。

  温思博,原谅篇幅有限,你所在的照录像室我在正文中没有提及,你说你的同事为了拍到一枚完整的指纹不惜全身躺在被害人的血泊里,你说你在38度的高温天,在狭小的浴室里,开着浴霸整整半个小时,只为拍好一枚指纹。你还说,你们是需要多次出现场的科室,而你们又是服务部门中的服务部门,但也是“很重要的部门”,因为犯罪现场不可复制,唯有你们可以将它还原。

  当然,当然,有谁能忽略那件事呢?面对暴徒的枪口,你没有片刻犹豫,猛扑上去,与增援的同事一起,将惨案终止。但是在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你依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句“其实没有说得那么神”,将一切惊险轻轻带过。

  而当你谈到一个8岁小女孩无辜被杀时,流露出的那份愤慨和痛心,又让我看到了一个热血男儿的一颗温柔之心。

  还有,田巍,你也曾与歹徒搏斗而受伤,可你拍拍曾中弹的右腿,将一切都轻描淡写:“已经没啥事儿了,其实我还挺幸运的。”

  平原,其实谁在工作中不曾失误过呢?你如此懊恼,对自己曾经的一次失误如此耿耿于怀,只是因为你觉得因为一次失误,错过了重大线索,如果不那样,案件本可以更早侦破。

  王长富老师,你在自己专业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真是让人敬佩,而你在述说自己的判断得到了事实证实时,眼神里流露出的欣喜,又让人分明感觉到了你对工作的热爱。

  在这里,我只想对你们所有的人,包括温思博,包括田巍,包括王长富、平原……说一句:“嘿,你们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