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戏:曾风靡海南四五百年

17.06.2017  01:52

      海南公仔戏

      从海南元代出现手托木头戏算起,公仔戏在海南岛有四五百年了。手托木头戏的表演形式被琼人吸收后,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器乐曲演化成唱腔,溶入唱腔,溶入琼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演绎历史故事和本地民间故事,使它成为有海南特色的艺术品种,海南民间另命其名为“公仔戏”,以示其与大陆各地的“木偶戏”有别。

      一张台,几块幕布,数十个木头偶像,道具不多,十人成一戏班,便可唱一台戏。至今,在海南的乡村、城郊的节庆、祭祀、祝寿、婚礼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公仔戏的演出。

      公仔戏的公仔(偶像),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头部约40公分,上半身由藤竹编织成肩膀,下半身用袍裙遮掩,再以靴、鞋代脚,两手用木刻,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条,以便操纵。演出舞台阔一丈左右,用布幔围遮,台挂幕布,导演在幕后一边唱戏,一边操纵偶像在幕前表演。偶像有生、旦、净、末、丑、佛祖、女娲、海龙王、圣母、雷公、雷婆、老虎、仙女等20多种。偶像表演程式有手势摆动、拱手作揖、跺脚、拂袖、跪马、射箭、玩扇花,罢牛耳、打虎架、滚翻,眼睛转动,嘴巴张合、双手抓拿等10多种,根据剧情的需要灵活运用。常用演出剧本有《罗卜挑经》、《三江考才》、《张文秀》、《搜书院》等500多个,唱腔来源于兄弟剧种和本地民歌曲调。常用的唱腔有中板、高腔、程途、小曲等3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