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治党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危则国危。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事实。现如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局势千变万化,国内社会矛盾突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正处在历史紧要关头,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情况下,肩负领导责任的党自身状况如何,更是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密切关联。党要管党,管好自己,不但是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治党务必从严。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基本道理。从党的价值目标而论,通过执掌政权,带领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一个党,必定是一支集合在崇高理想下的高标准严要求的队伍。从党的性质而论,“先锋队”的特性决定了这支队伍应当由有担当、有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然而,问题实际上又不那么简单。一个“严”字之所以让人充满期待,是因为我们在领导国家经历沧桑之变、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党自身的治理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个“严”上出现了问题,打了折扣。在某些领域一定程度上,消极腐败现象泛滥,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机体遭到了严重侵蚀。邓小平早在八十年代后期痛心疾首地讲“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时候,针对的恐怕就是这种情况。
在治党方面,我们党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的建设也因此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治党不严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日显突出,引人关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固然不能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简单化,然而的确可以说,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对政党执政规律把握不够。相比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执政党最大的变化是执政。执了政、掌了权,一方面,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可以集中力量为人民办更多的大事、好事。另一方面,党的干部、党员甚至组织被权力腐蚀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忽视执政带来的这种风险、危险和考验,对权力的双刃剑作用认识不足,对权力约束和制约缺乏足够的力度,“权力任性”便难以避免。一部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已经表明,怎样既利用权力为人民服务又防止被权力异化、腐蚀,是一个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且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用权不当,用权不慎,执政失误,进而导致党群关系不进反退,党的形象不升反降,党的公信力逐步丧失,执政合法性逐步动摇,出现了执政权得而复失的大悲剧。这里反映出来的是政党执政的规律性。警钟长鸣,其中的惨痛教训,永远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立足于治党和国家、民族命运密切联系的宽广视野,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理解今天提出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含义。这里的“全面”,不只是指治党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更不是对以往党建理论、党建思想、党建经验的简单堆砌和重复,而是把治党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中来认识,把治党和治国理政结合在一起来思考。治党不是为治而治,而是以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科学、有效领导为指向。提高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也内在地要归结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上,并且本身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党和治国同属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只有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和其他三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