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三:海南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

15.06.2015  14:40

      原标题: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三:海南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

      日前,《经济观察报》发表名为《27岁海南被指未老先衰:地产泡沫破碎后一蹶不振》的文章,让海南惯例般的“火”了一次。起因是海南一季度交出了GDP增速4.7%,全国倒数第三的惨淡成绩,并认为地产泡沫后,海南经济也日益滑向过分依赖房地产的泥潭,不少年轻人正在逃离海南。

      事实上,在被“唯GDP论”裹挟的背后,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5年以来,坚持“生态立省”,试图摆脱房地产依赖症,而主动探索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在这条救赎之路上,海南省恪守底线、有取有舍的行政哲学;以及敢作敢为的执行魄力,甚至是引领全国的。

      海南正日益汇聚着外来人气,而非面临年轻人正逃离的困境(海南本地摄影师小石头友情供图)

      新常态下生态海南的GDP增长失速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必须守住生态红线(海南本地摄影师小石头友情供图)

      据国家统计局计算确定,2015年一季度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840.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而海南去年同期增速为7.3%,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也远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倒数第三位。

      不容忽视的是,一季度全国各省市GDP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来临。向来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海南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

      时任海南省政府秘书长胡光辉表示:“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大回落,新开工项目不足,加之今年棚户区改造尚未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同时,本届政府大力的反腐行动,也给外向型的海南经济增长带来了非常现实的困境。反腐新常态下,今年三亚春节期间并没有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据不愿透露身份的知情人士透露,三亚客房入住率仅在60%左右。而在房地产行业,不乏业界大佬认为,海南楼市最大的调控就是反腐,跟相关的限制性政策关系不大。

      与国内大多数省市过度追求GDP增长,而为环境污染买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海南取消了中部4个市县生产总值考核,投入生态补偿资金增长11.9%,植树造林20万亩。

      与GDP增长相比,“生态立省”,才是海南发展的根本!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也是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八项主要工作之一。这条红线,谁都不能踩!

      年轻人该离开GDP增速4.7%的海南吗?

      然而,GDP增长的无力,却引发了关于年轻人是否该逃离海南的大讨论,年轻人才,又是海南发展的关键。年轻人应该逃离海南的论调,比GDP增长全国倒数第三更加刺眼。

      一位深爱海南的网友“老钟表”发帖表达对此的失望:“失望不在于海南GDP增长的失速,实际上,经济增长失速只是表象,深层原因在于海南经济结构调整这几年来似乎没有目标、没有动作,更没有多少进展!”

      基于对海南年轻人发展前途的忧心,“老钟表”“爱之深,责之切”的提出,年轻人应该离开海南了。经济观察报的报道紧接着指出,海南正日益保守封闭,海南人与世无争,已经没有了最早一批闯海人的创业激情,导致不少年轻人选择离开。

      其实,GDP跟年轻人是否该离开海南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也没有年轻人因为一季度海南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三,而选择离开海南;有关系的是,海南能给年轻人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和前景。

      不可否认的是,海南近几年狂飙突进式的粗暴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累积了很多欠账要还。卖地卖房的竭泽而渔,导致全岛大工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引以为傲的旅游业也因为市场秩序混乱,粗放式的旅游产业开发,导致频繁出现的宰客现象饱受抨击,难以形成强力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现实的问题,使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宏伟蓝图黯然失色,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海南一展抱负的美好愿景成了画饼。

      所幸的是,从2010年开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到现在仅仅过去了5年多时间,国际旅游岛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而且,从近两年海南省对土地供应市场的规范,以及对楼市政策调整方向看,海南已经认识到必须做出改变,必须还清5年来累积的欠账,一场从房地产行业开始的转型救赎之路早已有序铺开。

      闲置土地整治开启海南自我救赎之路

      整治土地市场,海南走在了全国前列(海南本地摄影师小石头友情供图)

      要还欠账,从情况最为复杂,也最难处理的土地市场开始。土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寸土寸金的海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尤其凸显。

      而在土地资源的审计和整治上,海南省的表现敢为天下先,与全国层面“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审计报告“胎死腹中”又形成鲜明对比。

      很少有人关注,2014年低调进行的《全国土地资金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项目》,这场重点盯住闲置土地的审计,揭开了诸多土地供应领域的违规违纪线索,其措辞严厉的最终报告,却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如预期公开。

      与此同时,海南省却大刀阔斧、真刀真枪的开展了强力的推进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处置工作,着力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对闲置土地清理不力的市县,甚至暂停商品房用地供应;并约谈多家品牌大房企,着力解决囤地、捂地,以及开发延缓等问题。

      截止2014年年底,海南共处置闲置土地1105宗13.24万亩,面积处置率95%,宗数处置率为96%,追缴拖欠土地出让金入库59.76亿元。

      从稀缺的土地资源源头入手,海南已经初步奠定了自我救赎之路的基础。

      阵痛中救赎摆脱房地产依赖

      闲置土地的清理,还的是市场不规范的欠账,打的是房地产转型救赎的基础。在摆脱对房地产过度依赖,致力于多元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光有魄力是不够的,海南省投入的智慧和耐心更值得钦佩。

      经历过泡沫教训的海南,在新一轮狂飙突进中,已经铺开去房地产的救赎之路(海南本地摄影师小石头友情供图)

      以国际旅游岛核心城市三亚为例,尽管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政府财政收入以及相关开发企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但2014年三亚依然出台限建80平米以下商品房的规定,并坚守楼市限购政策。

      “限建+限购”,三亚市主动戴上了房地产开发的枷锁,开始承受从重住宅建设向以旅游度假项目开发为主转变的阵痛期。

      更加决绝的是,三亚市2015年供地计划大幅缩减了纯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大幅增加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其中商品住宅项目用地7.26公顷,仅占有偿供地面积的3.05%,占供应总量的1.57%。公共用地101.41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1.86%。相比2014年,以上两者的占比掉了个个。

      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滨海旅游、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文化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构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基础建设和产业用地新格局。

      除了三亚市,典型的例子还有定安。定安县委书记陈军在谈到南丽湖景区的开发时,就曾公开表态,纯地产的项目,一个都不考虑。

      事实上,海南省政府早就开始有意识的控制纯商品用地的出让,致力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2014年海南省政府办公厅明确提出,严格控制一线岸线土地资源单纯用于商品房开发。各市县应原则上将一线岸线及规划建设的优质土地资源,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建设。

      最直观的反应在地方土地财政上。房掌柜了解到,一季度海南土地市场成交面积124.36公顷,同比下降68.66%,成交金额25.48亿,同比下降0.17%。海南文昌清澜半岛项目副总经理车旭分析说,土地市场成交的下滑,市场信号并不是不开发了,而是发商需要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物业,追求产品升级、体验升级、服务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海南一季度包含房地产业的第三产业增速最慢,从而也不难理解,海南一季度GDP增长的失速。

      宏观层面,此前已有多位地产专家建言,在GDP对房地产业最为依赖的海南省,应该降低GDP的考核压力,为房地产转型创造更大的政策空间。

      纵观海南的发展轨迹,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重创海南,直到2007年下半年,海南省才将“泡沫”消灭。而从2010年开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新的一轮大开发,到现在仅仅过去了5年多时间。海南“经济特区”的确走过了难言成功的漫长27年,但国际旅游岛才刚刚起步,经历了5年的粗暴式狂飙突进后,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刚刚迈出房地产业升级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