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考察乌石 点赞改革发展

12.12.2014  17:43

卫留成(前左二)周公卒(前左三)在茶田地头了解茶青分級采摘情况
代表们在车间了解茶叶加工过程
符跃兰和制茶工一起工作

  12月9日,卫留成、符跃兰、周公卒等20多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到乌石农场考察和调研。代表们经过深入茶田、车间和召开座谈会,亲眼目睹农场的变化,亲耳听了场领导和职工们的工作汇报,无不肯定该场五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财委副主任卫留成深有感触地说:“乌石农场是海南农垦农业发展成功的典型,仅用几年时间就打造了白马岭茶叶品牌,我在北京常常听人们赞美白马骏红茶叶品质好,气味浓郁芳香;红岭水库征用了乌石农场一万多亩土地,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做得很好,贡献很大。由此看出,乌石农场领导班子能干事,干成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跃兰也高兴地说:“企业经营好与否,职工说了算。几年前茶工们年收入是二三千元,现在是几万元,几年前职工们居住的房子很窄小,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搬进宽大明亮的套房。职工们的美好生活写满在灿烂的笑脸上!

  这天的乌石农场,处处天篮地绿,仿佛知道全国人大代表要到来。代表们先深入岭头分场12队茶园地头,详细了解茶园管理和茶青的分级采摘,当他们看到该队的茶园都安装了喷灌,茶树行带长满鲜嫩的茶芽,高兴地围着负责讲解的场长助理黄武问,茶园有了喷灌后年能增产多少茶叶,茶工的收入增加多少等。当黄武回答说可增产近20%,茶工增收约5000元时,大家满意地点点头。

  告别茶园,代表们又一起去岭头茶叶加工厂,该厂党支部书记、品茶师王丹青带着大家参观车间,并详细介绍白马岭系列茶叶产品的不同加工工序和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代表们边听边看边问,好不热闹。当他们走进茶叶杀青车间,里面散发着浓浓茶香,不少代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双手捧起茶叶闻了又闻,符跃兰甚至和茶工们一起工作。

  召开座谈会是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停留在乌石农场的最后一项工作,代表们都期待通过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乌石农场的改革发展,听听来自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声音,从中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以便准确掌握情况,反映呼声。会上,该场场长蔡锦源先汇报近年来农场方方面面的工作,紧接着是职工们的涌跃发言。岭头分场十五队班长邹明琼在谈她20多年从亊采茶工作的切身感受时说,2009年前,她年采茶收入最高3200元钱,今年领到手56000多元,相比增加十多倍。岭头三队茶工欧阳超娇说,她夫妻在深圳打工7年才积蓄3万元,2011年她回来采茶,年年收入有几万元,还买了房,家里各种电器应有尽有等。每位职工的发言,都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事例亲切而感人,因此越说越兴奋、越有劲。

  听了蔡锦源的工作汇报和职工的发言,代表们都深受感动,期望白马岭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惠及更多职工和民众。全国人大代表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符之冠对白马岭茶叶发展前景非常认好,同时也提了一些建议,他说:“白马岭茶叶才用两三年时间就打开局面,确实来不容易。现在品牌已树立起来了,影响面也越来越大,维护品牌的工作更为艰辛,希望按照绿色食品要求,长期坚持严格的生产技术管理,从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青加工到产品包装,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层层把好质量关。”全国人大代表符兴也提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生产发展,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这是乌石农场的真实写照,希望农场多关照富余人员的生活和社保,使更多困难群体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同时带动周边民众种茶,既做强了自己,又促进农民增收。”(通讯员 符导、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