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海南古代“元宵晚会”节目单 赏明月观花灯

22.02.2016  09:25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是谁,在月下种下了一棵春灯树,让尘世间每到元宵佳节,便会开出满街的灯笼花;是谁,在灯前许下了一个情缘愿,让痴情人每逢正月十五,就争借华光浣此情丝……

  千百年来的这些画卷,至今仍一帧帧地旖旎。只要轻轻地掀起,“明月比心花比面”的唱和,便似月光一般,一泻千里。明月下,不仅谪居天涯的北宋文豪苏东坡、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琼山人丘濬等名士谈笑登场,即便是求仙问道的南宗五祖、南宋琼人白玉蟾,也唱起《快活歌》同乐其间……“穿越”而去,海南古代的“元宵晚会”,也就此绮丽开来。

   开场歌舞《赏明月观花灯

   表演者:苏轼、白玉蟾、王弘、杨碧等

  月满琼楼,花灯“亮相”。但见海南古人纷纷在路边支起竹竿,搭起篷子,挂上灯笼。当然,官府和富人家的灯笼要更加靓丽一些,有的“缚竹糊纸为鳌山灯,用通草雕刻人马故事,彩绘,衣以绫罗”,能够活动;有的“剪纸为人马,树于灯内团走,曰走马灯”;还有剪灯、花灯、纱灯、蒺藜灯、梅花毬灯、媳妇灯、莲花灯,让人眼花缭乱。

  灯美月明,唐宋共牵。于唐大中二年(848年)正月抵达崖州的贬相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时,不知是否会忆起帝京元宵佳节的盛况,但大唐皇室“观灯作乐”,并派宫女为大臣外戚表演歌舞的“元宵晚会”,定让他的天涯客居平添了几丝牵念。而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谪居儋耳的苏东坡,也已不似初至海南的第一个元宵节、元符元年的上元那般苦闷独坐,凄凉地回忆他在汴京陪皇上过节的甜蜜。而是欣然地于“良月佳夜”,接受“老书生数人”的邀请,“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看汉黎同胞杀鸡饮酒欢度佳节直到三更天,并“放杖而笑”,既笑自己,又笑古贤被功名所累,提醒自己不妨洒脱一些。或许此时,他才真正领悟了自己23年前于齐鲁大地写下的咏月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灯奇夜灿,琼人争观。看到“郡人各张灯高架,旁突于通衢,巧奇百出”,观灯者“远近聚观,儿童走卒歌舞欢呼不绝”,甚至离城二三十里的村民,也“入城聚观”,明朝海南卫指挥副使王弘引吭吟赞:“太平有象宜今日,民物熙熙寿域登”。明朝琼州左所诗人兼书法家杨碧,亦兴致勃勃:“满城罗绮飏香风,闹看星球火树红。

  喜逢佳节,白玉蟾更是赋诗两首。一首紧接地气,“碧玉融成万里天,满城罗绮竞春妍。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另一首则仙气十足,“上界天宫此按行,五云深处有箫笙。一轮宝月明如昼,万斛金莲开满城。”可不,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本就起源于道教的“三元”与“三官”,即正月十五,天官赐福。这些灯儿,在海南古人的心中,自然颇具灵性呢。

   魔术《猜灯谜放烟花

   表演者:丘濬、王弘诲、海瑞、张子翼、方向等

  天涯元夕,热闹非凡。这种热闹,不仅体现在琼州府城大办灯展,“灯起于十一日,而胜于十五,撤于十八夜”,以及燃放火树银花般的烟火。只从琼州下属的定安县和乐会县的景象看,便可见其畅旺。《康熙定安县志》载:“至上元,亦以灯为胜,结彩、射谜、烧炮、放火树”,一直玩到天亮,私灯、官灯则从正月十一亮到正月十六,而且“各扮故事,共闹元宵,谓之乐岁升平”。《康熙乐会县志》则称:“街市各花灯悬门,或烧火树、银花、纸炮,少年游戏,办杂剧故事,团聚嬉舞,名曰闹元宵。

  好一个“”字妙哉!面对如此精彩,明朝琼州郡守方向,早已按捺不住,吟诗以记:“百尺竿头有路通,彩绳摇曳戏东风。谁将一线牵消息,泄漏春光满眼中。”明朝南京礼部尚书、定安进士王弘诲也欣然挥毫,写下196字长诗《火树篇》:“玉树银花傍晚妍,春光谁假祝融边。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红学石榴全带焰,绿偷杨柳半浮烟……”而其亲家,明代陆川知县、琼山人张子翼,也应声唱和“星桥元夜转新晴,节序人间万炬明。满座催花荆树合,半尊迟月斗云横。

  烟花易冷,灯谜长喧。南宋时便已成为元宵节特色节目的猜灯谜,也颇受海南古人喜爱。《正德琼台志》载,海南元宵的“谜灯”,会“题写诸经书典故,鸟兽、花木、物类,暗蓄事义,作为诗词,粘于方纸、灯笼”,如果有猜中的,就把纸条揭下来。对此,丘濬还专门赋诗“书语摘来灯上谜”。而800年来的张灯结彩,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与海南相关的灯谜。仅以“打海南一地名”为例,便有:千仞高峰如玉柱(琼山)、子仪出征讨禄山(定安)、公私仓廪皆丰实(屯昌)等,雅俗共赏。而以清官海瑞为谜面的,则有:海瑞、况钟、于谦、魏征、包拯(打一四字惯用语:五官端正),海瑞罢官(打一唐人诗句:岑参的“誓将桂冠去”),包拯、海瑞、况钟列传(打一京剧名:《清官册》)等,令人称妙。

   小品《吃元宵赛肥鸡

   表演者:王佐、唐穆、阎天秀、陈是集等

  “一杯喜趁月明酬,如此春光肯负不?”良辰美景,无宴不欢。瞧这边,明朝礼部员外郎、琼山进士唐穆已邀上老友阎天秀,一起饮酒赏月,并怡然吟唱:“灿灿银冰垂绮席,盈盈珠玉映云楼”。看那厢,明朝中书舍人、文昌进士陈是集,在正月十三已与故知饕餮之后,“自兹不夜连三五,赐酺年年胜似前”,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邀朋喝友,于“元宵后一日重饮友善堂,赏珠灯。

  上元饮食,自然少不了元宵。海南乡亲早已提前几天“以糯粉搓丸”,“小者煮浸糖水,大者果以蔗糖,名元宵丸”,除了自家食用,希望家人像圆月一样团圆,还“以贻亲邻”,把元宵送给亲戚邻居,共享这份美好的祝福。当然,元宵的馅料也是海南味儿十足,不仅有椰子甜元宵,还有鸡屎藤元宵等,绵软柔弹,清香鲜爽。

  祈罢团圆,再迎吉祥。琼海乐城元宵佳节赛肥鸡的民俗,自然不能错过。这个相传由城隍爷祭礼演变而来的活动,把“”“”谐音的寓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脑补”一下古人流连其间的情景,只怕不仅白玉蟾会喜看“鱼虫犹可佛,鸡犬皆登仙”,与丘濬、海瑞、张岳崧并称“海南四绝”的“吟绝”明人王佐,亦会追和“闻说云中好养鸡,仙人家住武陵溪。何年海上朝三岛,鸡放云峰顶上啼”呢。至于“惟有月光分不得,一杯饮我一杯君”的明朝翰林院检讨、琼山人陈繗,估计也要“惟有肥鸡分不得”了。

   杂技《舞鱼龙摸醒狮

   表演者:冯耿光、王廷傅等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新春纳吉,自然要舞起鱼灯龙灯,祈福鱼跃龙门。离正月十五还有好几天,海南古人便“每夜张灯,或为鱼龙曼衍之戏”,或舞狮扮鹤,划起旱船,希望年丰人旺。而到了元宵佳节当天,还争相摸狮求祥、送灯添丁、摘青换香、菜园偷青,以图吉利。像清朝拔贡、琼山人冯耿光,就描绘称“摸狮妇女连翩过,摘叶儿童断续行”,清朝贡生、琼山人王廷傅也赋诗“待到元宵灯火夜,偷青人乞石狮灵。

  民俗民风意蕴深远。以文昌等地的元宵夜偷青而言,种菜的乡亲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洗好青菜放在地头,恭候“嘉宾”。不少偷青者也会放个小红包,以示感谢。偷中者以挨骂为好兆,偷不到者则以不挨骂为好运。一些单身男女则借此良机,在这个传统的“中国情人节”,邀请心仪的人一起行动,表达爱慕。而流行于府城的摘青换香,虽然如今已改为了互换鲜花,也同样仍是未婚男女交友寻缘的时尚表达。

  除此之外,到了正月十六的夜晚,古时的海南女子还扎堆出门,“或探亲、抛桥、谒庙,名曰走百病”。而“过桥抛生菜,无病无烦恼”等习俗,至今仍盛行于珠三角地区。

  而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圈,类似的“拋柑接蕉”习俗,也吸引了众多的华裔单身男女,在元宵佳节涌向河边湖畔拋柑接蕉,并在水果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期觅得一份金玉良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的爱情,便如两盏初绽的灯笼,羞涩地照亮了对方、温暖了彼此;而此时的海南古代“元宵晚会”,也在我们的心头,长满歌声,“知趣”地唱响“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记者 郑彤)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