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科学引领 精准滴灌 因时因地因户施策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21.01.2016  08:46

科学引领,精准滴灌,因时因地因户施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精准扶贫的儋州样本

  ■ 本报记者 易宗平 杜颖

  北岸北岸,十年九旱。

  儋北地区古老的歌谣抖落出西部儋州贫瘠的“家底”。

  北边,85%以上的火山岩裸露地表,上世纪七十年代搭建的石砌瓦房;中间,黄泥沟地貌,不靠山不濒海,人均耕地不足4分;南边,少数民族聚集区,指靠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而橡胶价格已多年连续低迷。

  百万人口的城市,贫困地区人口有6万多人,占到我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要立下怎样的愚公志,方能拔掉这穷根?

  2015年,儋州全市减贫对象户均增收5600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4.3%。让贫困地区从拖“后腿”变成发展的有力“后劲”,儋州近年来在探求精准扶贫中解析了答案,示范出一道市县脱贫攻坚的实践样本。

  强筋骨,健体魄

  历史欠账太多,这是人们曾给儋州下过的定义。

  自然资源禀赋并不十分突出的儋州,数十年来还面临着退场队划归地方管理、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水利工程不畅等历史“肌瘤”。

  因为缺水,雅星镇文山村委会大吉村人直至去年还在挑井水喝,村里人戏谑地说,“其他地方的扁担进了博物馆,我们村的扁担在挑农活。

  “鹅岛、饿倒”,雅星镇鹅岛村过去数十年一下暴雨就积水,小村子像一只鹅浮在水面,可因为退场队的农民们太贫困,小村子被调侃为“饿倒村”。

  要填平历史欠账,并非易事,若要彻底拔掉穷根,则更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打下一场脱贫攻坚战!

  “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海南力争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总目标,让儋州明晰了全面小康普惠儋州的历史方向。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就要多管齐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二字,就是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扶贫,从实际出发,精准滴灌,尊重群众意愿,避开“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说,儋州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把产业扶贫与扶智、扶志相融相合,变短期效果为可持续的长期效应,让老百姓真正共享发展成果。

  对适宜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地区,就要立足当地资源,先行解决道路、通电、通水、通网络等问题。充分认识扶贫瓶颈的儋州,从强筋骨、健体魄、夯实基础入手。近年来,儋州全市投入各项扶贫专项资金1.55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1宗,解决1.3万群众的喊渴问题,大雅水库建成贯通,引得汩汩清流;硬化176公里、222个村道路,解决近10万人的行路难。

  东成镇福安村过去的砂土路,遇到雨天,越野车都开不进,如今路通财通,“南宝—光村”线贯通福安,不但让福安村大批的瓜菜常年顺畅出岛,村里还建立起一批特色养殖场,富裕了当地群众。

  丰口袋,富脑袋

  再度来到雅星镇鹅岛村时,“饿倒”的往事再无人提及,小村庄又回归了“鹅岛”之名。

  一束束灵芝在大棚里拔节似地生长,在光照下耀着几分灵气。靠养鸡供给有机肥料的莲雾果林,绿叶间舞动着一派清新。

  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特色下药方。正是盯准了鹅岛村相对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儋州在鹅岛规划建设休闲度假观光农业,土鸡、毛木耳、灵芝等林下经济大力发展起来,仅两三年功夫,鹅岛村农民收入很快便扭转了颓势,今年一举突破人均收入8000元大关,比退场时人均增加了5000元,甩掉了贫困帽子。

  精准扶贫,就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扶贫攻坚,不但要丰实农民的口袋,更要富裕农民的脑袋,“输血”过后,要让贫困农村都能“造血”,方可攻坚拔寨,啃下硬骨头。

  蓝天白云映衬下,宽大的香蕉叶青翠欲滴。在儋州市大成镇新龙村,连片栽培1200亩橡胶苗后,农民们接连套种了香蕉苗。在新龙村,记者感受到了精准脱贫计划表单的细致,按计划,3年内农民每年在林地收获香蕉,3年后橡胶树长大砍掉老化蕉树,改养殖鸡猪等,推动林下经济不间断发展。

  精准扶贫,就是要因人因户施策。“扶贫部门扶持一点,机关单位支持一点,领导干部捐赠一点,贫困农户投入一点”,在东成镇番陈村委会井村,“四个一点”的特色筹资方式,引导46户贫困户发展养猪产业,市扶贫办扶持种苗,机关单位支持建猪舍、干部捐赠、贫困户自筹资金作股本,村里成立起养猪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化的养殖使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大提升。

  鹅岛村的特色产业、新龙村的林下经济、番陈村的“四个一点”养殖,既重短期收益又看长期效益,既富农民口袋,又富农民脑袋的做法,已成为儋州农村产业扶贫的一个新趋向。也由此,儋州贫困地区的脱贫,初步形成“当年收入靠瓜菜种植、三五年收入靠经济林木、长期收益靠高端农业”的增收格局。

  工作队,筑心骨

  脱贫致富,既要选出好的农村带头人,更要配强基层班子,压任务,扛担子,结对帮扶,形成合力。

  番陈村委会有4100多人,路途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为帮扶番陈村脱贫,儋州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将其作为联系点。环境卫生整治、扩大乡村绿化、建设文化广场、力促发展养殖,农民陈建明激动地说,“有工作队帮扶,我们的富裕日子有指盼了!

  在儋州,市四套班子、各主管单位部门齐动员,分别包点贫困村,派出工作队,组织多方力量汇聚帮扶脱贫,“办法多、点子多、见效快”,是贫困地区广大农民对扶贫工作队较为集中热烈的反馈。

  儋州那大镇的西田、西芬、大坡江等村,农民群体里最近兴起了“微信圈”。农民只要有瓜菜问题,第一时间用手机拍图向“热带农业科技服务微信平台”发过去,很快就有专家支招回应。

  农民“微信圈”是儋州扶贫工作队帮助农民脱贫引进农科专家的显著成果之一。去年7月以来,儋州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省农业干部学校等科研院校引进100名党员专家,分成16个团队,分别联结该市16个镇100个村小组。

  专家对海头镇红坎村等地的土质和水质等抽样检测后,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柠檬100多亩。在他们的指导下,儋州贫困地区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户。南丰镇角要村的黄亚强、东成镇抱舍村的何云,分别带领农民种植柚子3000多亩、瓜菜近4000亩。

  由儋州市委组成的各个扶贫工作队,不但将专家“请进来”,还组织农民“走出去”。2013年以来,儋州先后组织贫困村干部8批300多人,近访琼海、远赴广西,交流切磋,考察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增添了他们奔向致富道路的底气。

  结对帮扶有希望,贫困农民有奔头!儋州扶贫攻坚的实践,给了人们以深刻启示。

  (本报那大1月20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