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打好九张农产品特色牌

29.06.2015  09:34

重点发展粽子、红鱼、香芋、蜜柚等农产品
儋州打好九张农产品特色牌

  本报那大6月28日电(记者易宗平 特约记者谢振安 通讯员黄洋)房前屋后的黄皮树上,缀满了无数金黄的果实,使农家小院掩映在一派丰收景象之中。今天,记者慕名来到儋州大成镇推赛村南吉村民小组的“百年黄皮园”,只见三五成群的游客或拍摄、或采摘、或品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南吉黄皮去年每斤4元左右,今年市场看好,每斤涨到了8元以上。5月下旬以来,这里已接待多批体验游的团体客人。”大成镇推赛村党支部书记符毅隆告诉记者。来自河北的游客汪平说,回去时,顺手捎一袋自己采摘的黄皮,给亲友们尝尝。

  像汪平那样当作“伴手礼”的特色农产品,在儋州远不止于黄皮。

  位于那大城区的儋州品牌农产品直销店,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本土农产品。店长严文静说,有38家企业签约供货,地方特色农副产品近40种。

  作为农业大市的儋州,目前已培育出了100多种初具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

  “通过百里挑一,选择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农产品,用三年时间打造成省内外农业知名品牌。”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说。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儋州市已确定重点发展儋州粽子、红鱼、黄皮、妹仔薯、香芋、蜜柚、木瓜、跑海鸭蛋、绿壳鸡蛋等九大农业品牌。

  九大特色农产品的遴选,该市经历了多轮研讨才得以敲定,在于对综合因素的考量。

  从时间维度看,开掘文化底蕴。“儋耳龙门激浪千秋多记事,红鱼湾海汹涛万丈几经人。”这是儋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启养撰写的一副对联。他说,千百年来,红鱼象征着“鸿(红)运当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寓意,因此在儋州及周边地区,自古就有“无鱼不成宴”的讲究。而提及妹仔薯,儋州市农技中心主任吴曼峰回忆道,童年时期,儋州很多农村就有种植这种薯类的传统,加之它长得光滑红润,就像小姑娘一样可爱,因而人们称之为“妹仔薯”。

  从空间维度看,注重产业关联。儋州粽子原料丰富,包括新鲜咸鸭蛋、农家鲜猪肉、鱼虾等,对相关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动作用。儋州逢秋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汉洲透露,该合作社的跑海鸭蛋七成供给本市粽子企业,还因为养鸭规模扩大有了充足肥料,使合作社种植的瓜菜长得更茂盛。另据统计,2014年,由于推出“品香粽、摘黄皮、游儋州”活动,端午节期间取得多重效益:卖出“儋州粽子”750万个、销售收入超过9000万元;该市大成镇南吉村20棵百年黄皮树的10年经营权,被海南绿元素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19万元拍得;带动全市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9万元。

  为了更好地发展品牌农业,儋州市财政今年投入品牌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农委副主任吉家川说,品牌首先要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诸如,该市年内在光村、木棠、峨蔓、王五、排浦、白马井、东成、中和、新州等镇种植优质番薯1万亩,3年内达到2万亩;年内在那大、大成等镇种植黄皮2000亩,3年内达到5000亩;年内在排浦、海头、新州等镇饲养跑海鸭10万只、产蛋3000万枚,3年内达到20万只、产蛋6000万枚。

  儋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市正在制定这九大品牌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逐步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在统一包装设计上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包装整体形象。

  在“互联网+”时代,儋州还注重发展品牌农业电子商务。副市长张广英说,儋州在白马井、光村、王五、兰洋等镇,试点推进“互联网小镇”建设,让农产品以及一切特色产品,跃上电子商务的快捷平台,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着九大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将撑起品牌农业的“立体方阵”。对此,儋州市市长张耕表示,坚持产业兴市和“调优做精第一产业”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