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完善殡葬基础设施破乱埋乱葬难题 倡导文明丧葬

03.04.2015  12:24

      原标题:儋州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倡导文明丧葬风俗

      新式殡葬尊重逝者慰藉亲情

      “这是吊唁区、这是火化区、这是公墓、这是骨灰塔。”3月25日上午,儋州市那大镇长岭山上一处紧张施工的工地,儋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曾智指着几栋建筑物介绍,这是2014年4月动工建设的西部殡仪中心,它承担了海南西部遗体火化及公墓殡葬等功能,预计2016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

      “推行文明生态殡葬,不仅仅改变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厚葬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殡葬基础设施,让逝者可就近火化、下葬,方便逝者亲属家人今后祭扫、吊唁。”曾智说,儋州过去乱埋乱葬现象突出,但从2010年以来陆续新建了会龙、银岭等公墓后,乱埋乱葬现象大为减少。

      增殡葬基础设施

      破乱埋乱葬难题

      生命走到终结,都需要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给生者的慰藉。

      长期以来,由于受落后殡葬习俗影响,加上缺乏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儋州乱埋乱葬现象严重。从那大往云月湖的海榆西线公路旁,过去可看到成片的墓地,而在儋州白马井、中和镇等一些村庄,墓地与民房为邻的状况屡见不鲜。

      曾智介绍,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目前儋州市死亡人员主要采取土葬,一段时间以来,儋州的公墓都属于项目开发坟墓搬迁安置点,儋州市也仅能采取覆土绿化、植树遮挡等方式治理,殡葬基础设施稀缺导致原有的乱埋乱葬情况得不到根本改善。

      “2010年以来,儋州总投入1.5亿元推进殡葬改革,陆续建成4个公益性公墓和1个经营性公墓,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殡葬需求。”曾智提出,必须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无地安葬的问题。

      因此,除了2014年开工建设的西部殡仪中心,可以增加5万个墓地之外,儋州今年又在海头镇、木棠镇续建了两个市级公益性公墓,争取到2016年末,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覆盖到乡镇,有效保障城乡群众的殡葬需求。

      公墓建好后,为调动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一是鼓励群众将旧坟迁入公墓,二是鼓励新增加死亡人员要葬入公墓,儋州市出台了《儋州市惠民殡葬补贴暂行办法》,对户籍在儋州市的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死亡人员及经公安部门处置后的无名尸体,按要求在市政府指定公墓安葬的,将享受3000元基本丧葬补贴。

      倡文明低碳祭扫

      慰生者追思之情

      几支香烛、一束菊花、几杯酒水。3月25日上午,儋州市蒌青岭中心陵园,广东电白的陈女士和家人正在拜祭刚去世的母亲。

      “清明节,我和弟弟要回老家祭扫,今天提前来给母亲做清明。”陈女士一家在儋州做生意,虽难掩母亲去世的悲伤,但陈女士对蒌青岭陵园的环境很满意。“蒌青岭公墓离儋州市比较近,我们今后前来祭扫也比较方便,母亲葬在这里我们也安心。”

      蒌青岭公墓背依青山,面临清澈的河流,四周安静清幽,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公墓修建选址时,我们深入调研,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全市6个市级公墓的选址都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曾智说,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也有其合理、科学的部分,好的公墓选址,才能得到群众对殡葬改革的支持。

      记者在蒌青岭公墓管理处的登记簿上看到,已有不少儋州群众为自己年迈的双亲预约了墓地,并注明刻碑、写祭文等个性的殡葬服务要求。

      “摈弃落后的丧葬陋俗,首先要让家属切身感受到新式殡仪服务对生命和亲情的尊重与守护。”儋州市殡葬管理所负责人陈克运介绍,海南西部殡仪中心建成后,将为儋州以及临近的白沙、昌江等西部市县的群众,提供专业殡仪、殡葬服务。

      “希望在未来,文明低碳、充满温情的殡仪服务,能够取代大操大办、程序繁冗、相互攀比甚至封建迷信的治丧方式。”陈克运说。

      据了解,儋州市还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政策,市民政部门组织人手到村镇,以调声、山歌,制作宣传标语、广告牌等形式宣传殡葬改革的内容,目的让群众逐步接受殡葬改革。

      (海南日报海口4月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