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农村妇女赡养流浪阿婆19年 一家靠打渔维生

13.10.2014  12:46

      原标题:儋州农村妇女李昌女一家把流浪阿婆当亲娘赡养了19年——

      超越血缘的孝行

      李昌女(左)与谢秋乾阿婆亲如母女。本报记者易宗平摄

      核心提示

      无儿无女的谢秋乾,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痛苦绝望中,遇到素昧平生的李昌女。家庭清贫的李昌女心地善良,朴实坚强,漫长岁月中,赡养起毫无血缘关系的谢阿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9年间,用真诚为风烛残年的老人撑起容身的小天地,把幸福快乐带给原本孤苦无依的谢阿婆,李昌女的家庭堪称孝老爱亲的典范。

      孝老爱亲

      薪火相传

      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孝老爱亲的生动故事,感人肺腑、润人胸襟。古往今来,弘扬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已铸成中华儿女的共同基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琼州大地上演。

      儋州农村妇女李昌女,默默奉养流浪阿婆,像对待亲娘一样,在19年间,铸就了孝老爱亲的大美。

      在这面孝老爱亲的旗帜下,琼州大地涌现出无数个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

      原籍儋州市那大镇洛基村塘坡村小组的陈李恩,退休前曾任省农垦总医院办公室主任。在家中他是老大,下面有4个妹妹、1个弟弟。他几次想把年逾九旬的母亲郑桂妹接到海口,但母亲习惯于农家生活。于是,兄妹们推行“值班制”,既让母亲每天有人照顾,又不影响各自工作。

      他们六兄妹“排班”伺候母亲:陈李恩每年一回家过年,就住上3个月;暑假、寒假的3个月里,由从事教育工作但已放假的二儿媳林雪丹,带着孩子看望和照料母亲郑桂妹;其他时间,则由陈桂莲、陈桂春、陈亚桃、陈亚怀4姐妹每周轮换回家。除此之外,节庆日无论多忙,全家都尽量抽出时间齐聚一堂。

      洛基村塘坡村小组统计资料表明:塘坡村小组有150户、7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人。在这些家庭中,有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度留下部分“空巢老人”在家无人照顾。

      在陈李恩六兄妹的带动下,塘坡村小组常年在外打工的子女,纷纷定期回家看望和伺候父母。如今,村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2014年1月,省技师学院为感动校园的“十大孝子”举办隆重的颁奖晚会。“十大孝子”中有一位2012级机电3班的林润发同学,经常回家照顾80高龄的奶奶,除了洗衣做饭,有时还半夜起来帮奶奶上药揉脚。

      2014年5月,在首届中国国际健康幸福大会上,来自海南的企业家李建军被授予“孝子楷模”荣誉称号。2011年,李建军的母亲在山西老家体检时查出患了乳腺癌,他带着母亲上省城,找医生,跑前忙后。身为公司的董事长,李建军工作十分繁忙。不过,他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选择晚班或中转航班往返琼晋两地。“生意固然重要,但孝道也是商道,不管生意再忙也不能忘了孝亲敬老!”李建军说。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篆体“孝”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体现了一种孝老爱亲、薪火相传的精神。

      这些普通的人间儿女,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

上一页 | 1 2 3 4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