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公路人:风雨中的公路守护者

21.08.2016  03:06

 

本网讯 (陈永新)2016年8月,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儋州,金秋送爽,丰收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打破了秋日的宁静。

8月14日凌晨至8月19日中午,儋州地区持续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867.2毫米,中和镇降雨量高达1302.4毫米。在特大降雨的影响下,儋州公路遭受了严重的水毁灾害,桥梁冲毁一座,受损17座桥梁,涵洞12道,引道冲断1座,13条线路23处严重漫水中断交通,边坡坍塌、路基塌方65处5580立方,16条管养线路全部出现不同程度漫水现象,公路林倾倒5000多株,经济损失5000多万.在这无情的风雨中,儋州公路人,用实际行动,担起了公路守护者的职责,谱写了保障公路畅通的抗击水毁新篇章。

提前部署防御,提高防汛能力

8月中旬起,儋州地区开始出现降雨天气。儋州公路局迅速组织召开降雨预警会议,要求各道班加强桥涵检查,及时疏通涵洞、水沟,清理公路枯树清理,落实防汛应急机械、物质筹备情况,提高公路防汛抢险能力。8月15日起至8月19日,儋州局召开4次水毁防御工作紧急部署会,现场办公会4次。年休在三亚检查身体的潘德超局长非常关注降雨动态,多次通过电话指导部署防御强降雨工作。8月17日,潘局长放弃年休体检,冒着大暴雨连夜从三亚赶往儋州,指挥部署抢险工作。

及时启动预案  落实工作责任

16日开始,儋州公路局启动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干部职工进入抢险状态,领导包片,部门包任务,管理人员一线巡查指导,各班不间断巡查排险清障。同时出台五大举措: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潘德超局长负总责。赵杰副局长负责外业具体工作,王裕德副局长负责综合协调和内业处理。二是落实部门责任。路政股、技术部门负责路况巡查;安全办机料股负责机械、标志安全保障;办公室技术股负责信息报送;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服务;技术部门牵头水毁抢修、抢险公路设计。三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机关技术部门专门人员进行值班,各道班出现险情路段24小时蹲守,所有道班长及管理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四是加强信息发布,提供决策参考。五是加强公路巡查清障,及时疏通积水,减少二次灾害发生。

局领导一线指挥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17日8点,王裕德副局长和赵杰副局长已冒着大雨分别带队前往各路段进行巡查。王裕德副局长不顾身患疾病,在省道在美洋线巡查发现44K+200水漫路面,2部小车受困。他立即联系交警、消防部门增援。及时做好现场车辆疏通及交通管控工作,救援受困车辆,设立绕行标志,劝返车辆绕行,确保过往安全。赵杰副局长带领技术部门直接奔赴险情较大的国道海榆西线、新海线等路段指挥抢险。

机关干部职工纷纷投入到公路巡查和抢险之中。路政股长林小良,不顾年纪大,坚持带领路政人员,连续2天在夜间进行公路巡查清障。技术股长李斌带领机料股人员调配抢险机械,落实抢险物质运送。维修队、机修厂人员运送油锯,临时标志牌、安全锥等安全标志到各阻碍线路点,一方面配合清障,一方面指导设置安全标志。

17日晚,国道167K+300m路段水漫路面严重,路肩塌方,路面交通一度中断。18日8:00,赵杰副局长立即带领机关干部职工,组织雅星、根老、白鱼塘等多个沿线道班,一方面利用沙包修复冲毁的路肩,一方面疏通水沟,消除积水,在两小时内恢复了国道正常通行。

发挥信息作用  应急抢险给力

保持24小时不间断不间断发布降雨预警、抢险动态信息。通过局短信平台发布信息20次,2000条;通过局微信平台发布40次。在儋州电视台发布路况阻断信息公告3天45条;向儋州市政府、三防办、应急办报送路况信息3次,并在儋州市一创五建工作微信群、省公路管理局微信群不间断发布路况实时信息,利用儋州公路局外网发布各种抢险信息,让各部门掌握天气、路况信息,为抵御强降雨做出决策,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路况信息,方便出行。

众志成城  防御水毁

在风雨最大的17、18日夜晚,潘德超局长亲自赶往美洋线、东王线巡查夜间执勤情况;路政队员配合进行巡路;所有道班都在路上进行清障,处理倾倒树枝;红岭道班工作至凌晨的两点多钟才回去小憩,次日早晨六点又出现在抢险路段上;王五、西华等20个道班坚持24小时值守在漫水路段,劝返车辆群众,确保安全。14日至19日,分局投入了装载机、江铃自卸车等各类车辆34辆,288台班,出动了抢险人员2400人次,设置临时标志牌、安全锥900个,装填沙包2000个,清理树木5000株,消除公路积水点100处, 12条线路抢通修复通车。

强风暴雨摧毁了公路,但摧不跨公路人的坚强信念。目前,儋州市公路分局正在用实际行动,坚守公路人的职责,践行“两学一做”,努力恢复因水毁受阻的最后一个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