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三亚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鸯:
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基层代表在行动
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摘自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5月4日下午,三亚市烈日当空,位于崖州区的三亚海源南山寿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却十分凉爽。头顶的架子上藤叶交错,一串串翠绿或深紫的葡萄垂在眼前,散发着清甜香气。
省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后这几天,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三亚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鸯几次来到这里,与党员群众一道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
曾经,“海南不适合种植葡萄”被写在教科书里,如同不可逆转的一道“铁律”。时隔近两年,刘庆鸯还清晰地记得那个日子:“2015年6月23日,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刘赐贵在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座谈中,鼓励我们‘优化结构,向亩产要效益’‘提升品质,以科技为引领’,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会后,公司党支部迅速传达学习,坚定不移朝着省委、省政府指明的方向走,如今我们基地的效益不断攀升,把葡萄通过电商渠道销往省内外,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70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每到葡萄成熟时,日均2000人次游客入园摘果,为基地带来了14万元的日营业额。
刘庆鸯说,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确实是块“软黄金”,只要投入真情和智慧去耕耘,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一个人种不出万亩田洋。”她表示,将带动更多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当前,三亚海源南山寿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水果热销省内外,收购商得提前预定才能买到。慕名前来体验休闲农业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周边农户用宅基地建起了乡村客栈,当地农民变成了小老板、服务员。
记者还了解到,受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邀请,三亚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在邦溪镇地质村投资开辟的葡萄基地已经动工,接受了118户贫困户参股合作。除了能够得到保底分红,这些贫困户还能通过务工、租赁土地等方式获得收入。
(本报三亚5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