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男子借款千万元失联 借钱者多为其好友(图)

07.01.2015  09:20

  讨债者聚集在售票处门前
  杨女士摊开手上的借条

  6日下午,海口义龙路某航空售票处前,聚集了二十多位男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向该售票处的负责人郑某“要钱”,金额或高达上千万元。借款人郑某从5日起突然失联。现在受害者怀疑郑某涉嫌非法集资,准备报警。

  以高利息为饵跟人借款 一万元一天利息给50元

  王先生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他前后总共借给郑某三百多万元,其中一百多万还是他向朋友借的。王先生称,他和郑某在两年前认识。郑某为人很爽快,也很讲信用,他一直觉得他是个不错的朋友。发生这种事情,他到现在还真有点不敢相信。

  从去年9月份开始,郑某就以投资工程、为车辆出租生意购置新车等名义,向王先生提出借款,月息高达15%,以10天为一期,日利息一万元一天就要50元,回报率非常高。

  “开始借给他钱时,虽然没有还本金,但他都十分准时地把利息打到我的账户上,不过没几天,他就以要资金周转为名,又借走一笔资金,之前给的利息相当于又没了。”王先生称,尽管郑某一直不断借钱,但利息都安时给付,所以他就相信了对方。而且郑某的出租车行有很多车,其还声称还不了钱可用车抵账。

  1月5日,他们向郑某讨要借款时,开始还可以联络上,虽然郑某没有接电话,但是发信息他都会回复,但到了6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王先生说,这些借钱给郑某的人,是他昨天到售票处找郑某时,遇上聊起来才知道大家的遭遇差不多的,于是大家自发组织了起来。他还告诉记者,郑某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便大肆向身边的亲朋借钱。

  一名女士说,郑某向她借了25万,还了10万,还欠15万。“郑某最近借钱很着急,说急需要周转”。

   看在是丈夫同学的份上 嫁妆房款都搭进去了

  现场,杨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十数张借条,总共借款估计有五百多万元,其中一张借款金额高达132万元,落款是2014年10月27日,可是贷款利息、借款期限都没有说明。类似这样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借条还有一些。

  “你就这么相信他吗?”记者问。杨女士称,郑某是她丈夫的同学,双方关系非常好,郑某平常为人也很不错,他们都相信他,更没想过他会不还钱。

  杨女士称,他们是2013年3月份开始借款给郑某的,当时是说“入股”投资,每个月郑某定时给她“分红”。去年3月份左右,她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因为回报率太高了,最高时达到18个点,一百万一个月分红18万元,“现在做什么生意能有这么高的利润呢?

  杨女士的遭遇与王先生差不多,到账的利息很快又被“借走”。到了去年七月份,杨女士起疑后撤出了一些本金,但是此时她已经陷入一个难于自拔的困局中了。

  “他说生意需要钱周转,如果不借钱给他,钱就还不了。”杨女士称,碍于双方的关系,再加上郑某的租车生意做得也不错,她便又借了钱给郑某,去年她卖房的钱,还有嫁妆金都搭了进去。

  杨女士称,昨天她还见到郑某,提出可以帮忙,但要求郑某必须告诉她钱都用来做什么去了,可是郑某不肯说,之后就联系不上了。杨女士还称,她遇到这些受害人了解后,发现郑某借钱的理由都差不多,投资工程或购置新车等,她怀疑郑某根本没有拿钱做生意,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借贷。

  “这么好的一个人,难道一直都是装的吗?”杨女士仍然不敢相信这位好友竟然会不还钱,还突然失联了。

   借款人”突然失联 49名“债权人”疑遭诈骗将报警

  6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海口义龙路某航空售票处看到,里里外外有二十多名自称是“债权人”的男女,有的正在办公桌上写着报案材料。而里面却没有工作人员。

  “路边原来停有一些出租用的车辆,可现在已经没有了。”王先生指着店外的马路称,他怀疑郑某声称所拥有的这些车辆,包括其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展示的各种豪车,都不是他本人的,而可能是向别人借的。他认为郑某的行为是通过非法集资进行诈骗。目前他们已经联系到了49名受害者,有的称郑某找他们借钱周转,有的称是被其以入股投资等名义所借钱。

  王先生称,他们正在根据警方要求准备报案材料,明天去提交。

  在现场,记者拨打了郑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随后,受害人向记者提供了郑某父亲的电话,可一样无法打通。

  “我们找他父母没什么用,上午他父母来店里,有人还想打他们,车子也被人开走了。”一名男子向杨女士说,他看到郑某父母灰头灰脸一个往西一个往东的离开,心里很不是滋味。郑某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平常出门连路都不认识,这样一个人走开了,“我真想去找她,担心会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