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候鸟专家“夫妻档” 从过客到海南建设者

25.02.2016  10:03

  

侯自新和夫人在海口。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卫东摄

 

  【开篇语】

  他们思维活跃、热爱生活,他们经验丰富、才华横溢,他们被誉为独特而宝贵的“智力宝藏”。在优良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下,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高端“候鸟”正汇聚成为一股新兴力量服务于海南各个领域。

  “暖巢引得“候鸟”来。今年海南省两会期间,省长刘赐贵在参加市县团分组审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南生态优势,吸引各类高端“候鸟”群体来海南度假休闲的同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建好“候鸟”管理平台,出台激励“候鸟”为我所用的政策措施,积极为“候鸟”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

  从今天开始,本报设立专栏,走近那些可敬可爱,在我省各个领域默默地发挥着光和热的候鸟型人才,介绍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

  侯自新和康岫岩,一个是南开大学原校长,一个是南开中学原校长。一门两校长,在国内亦属罕见,如今他们夫妻俩双双与海南结缘,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们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匆匆而过的旅人,变成了驻足居住的候鸟;从短暂停留的过客,变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者。

  这个专家“夫妻档”,用他们的深情见证和助力着海南的发展。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杨金运 许欣/文

  A

  一份邀请

  让他为海南发展驻足

  2月22日下午,在海口海甸岛过元宵节的侯自新回忆起他和海南之间的点滴。在他的记忆里,2009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他和海南之间有了一条纽带。

  侯自新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初到海南时,海口的机场还在市内,“飞机一落下来就像是要碰到房顶一样”,那时,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在海南,对海南的发展抱有极大的期望。“那时对海南的感觉是,海南有朝气,热气腾腾。

  当时,侯自新只是一位喜欢海南、关心海南发展的旅人。

  身份的改变发生于2009年。在那之前,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海南大学,作为南开大学原校长的侯自新,为海南大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因此与海南建立了联系。2009年9月24日下午,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罗保铭在省政府贵宾室会见了侯自新,代表省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海南大学顾问聘书。

  那天,罗保铭对侯自新说:“海南省人民政府聘请您为海南大学顾问,就是想借助您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以及在教育战线的高端人脉资源,帮助海南大学早日跻身一流大学行列,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接过聘书的侯自新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愿意积极利用南开大学的优势,为海大的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尽微薄之力。

  他的承诺之言,犹然耳边。

  “自那之后,我来海南的频率就越来越多,和海南也就越来越熟。”22日,回忆起自己与海南结缘的经过,侯自新说,正是海南的邀请,让他有了一种责任感。

  侯自新自此为海南发展驻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B

  一份深情

  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

  侯自新的到来给海南带来的,远不止于侯自新自己。他像是一个磁场,把他多年来积累起来的资源,吸引到了这片热土,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带来了智力支持。

  南开大学此前与海南已有合作,但侯自新的努力,让这层合作有了更多实质性成果。在侯自新的推动下,2010年5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海南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成立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借助两校的学科优势和社会服务经验,在政策和制度设计、法律法规、体制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展开研究合作,通过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全方位整合各种资源,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一个巨大的智囊库,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的助力。

  三亚,游客、候鸟聚集的地方,让侯自新的目光停留。2012年,在当地召开党代会之前,侯自新组织专家对当地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建议:要让三亚更美好,不能只关注当地居民,必须把候鸟人群和旅游人群,也纳进来考虑,让他们既是“客人”,又是“主人”,一起来为三亚的发展做贡献。

  侯自新团队的建议得到了三亚市政府的重视;而侯自新和他的团队提出的“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口号,更是在当地掀起了一次大讨论,印刻在三亚发展的历史中。

  侯自新回忆,在那之后,2013年,他们还对三亚的管理体制提出建议,认为当时三亚虽然有两个区,但不是定体,三亚市下设镇,管理体制不顺,需改变。“这几年变了,变成4个区,管理体制顺了很多。”侯自新为这些改变感到很高兴。

  两本厚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报告》,同样凝聚着侯自新的心血。“每年出一本,总结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这份由知识分子这个独特群体做的发展报告,成为了海南省发展路上的一份宝贵参考,从长远来看,更是一份重要的资料。目前,第三本《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报告》,也即将出版。

  此外,在侯自新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还举办过海南省新任市县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海南省旅游管理干部研修班等。

  C

  一起携手

  妻子也为海南教育添薪

  “我们家于2014年在万宁购买了一套住房,我们也成海南居民了。”侯自新不但自己发挥余热助力国际旅游岛发展,还把妻子康岫岩也拉来了。

  康岫岩是一名特级教师,曾任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她于2008年退休之后,依然活跃在教育战线上。天津市翔宇教育集团旗下包括学校、幼儿园、教育基金会、教育研究所,是天津市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康岫岩担任总校长。

  在了解到海南基础教育较为落后,尤其是山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之后,康岫岩就一直想着,能否利用翔宇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为海南山区的孩子做点事。有一次,她去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考察,主动提出要到最偏远的学校去看看。一直走到毛公山脚下,她看到一所学校,面对着孩子们清澈的大眼睛,她说,就是这里了。

  由她所发起的天津市翔宇教育集团与海南乐东保国学校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天津市翔宇教育集团每年派出一批优秀教师到海南乐东保国学校,通过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一发现问题,立刻给保国学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此同时,保国学校每年派出一批教师到天津市翔宇教育集团旗下学校跟班学习。所有的费用由翔宇教育基金会承担。2014、2015年度,天津翔宇陆续派出2批共10位优秀教师进入保国学校进行帮扶交流,2015年5月份,保国学校4名老师获邀到天津翔宇学习、考察。2016年度,交流项目又即将提上日程,“这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要长期进行的。”康岫岩说。

  据保国学校校长孙树祥介绍,这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有1100多名学生,九成以上的学生是黎族孩子。2015年5月,他和另外几名老师到天津考察学习的经历,令其终生难忘。“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的高效课堂、老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孙树祥说,在天津老师的帮助下,保国学校的老师们的教学理念、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D

  一个愿望

把海南“候鸟”富矿挖好

  如今,每年,侯自新都有一段时间住在海南,他时时关注这片土地的发展,为它出谋划策。就在不久前,2015年6月,在侯自新等人的推动之下,海南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从策划开始,侯校长都在亲力亲为推动这个事情。”海南大学副校长刁晓平说,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对讲好海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很大的意义。

  刁晓平对侯自新的治学精神也很是佩服。“侯校长前瞻的思路、严谨的治学精神对青年学者有很大启发。”刁晓平说,这位70多岁的老人总是一下飞机就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海南建设者中的一员,这一切都让海大师生深深感动。

  作为候鸟中的一员,侯自新希望更多“候鸟”能发挥余热助力海南发展。

  侯自新切身地感受到,海南拥有大量的候鸟人才。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侯自新就发现有来自不同省市不同领域的人才。到了春节的时候,小区搞春晚,一下冒出一堆有才艺的人,义务教大家唱歌跳舞,“只要有平台,其实候鸟都愿意发挥自己的一份力。

  就在几天前,侯自新的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候鸟”朋友便向他建议:“我想找个全面介绍海南的书,都找不到好的,你们研究院能来做这个事吗?

  侯自新听了感触很深。“其实不同候鸟有不同的闪光点,他们能为海南发展提供看问题的新角度。”侯自新建议,要对这些人才进行调研,摸底了解清楚到底有哪些人才。此外要做工作让这些候鸟人才有归属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

  “候鸟是海南的特色,是一座富矿,要挖掘好。”侯自新说。